[发明专利]坩锅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9202.3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6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彦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4/24 | 分类号: | C23C14/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鲍俊萍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坩锅 | ||
一种坩锅,包含锅体及内盖。锅体具有空腔。内盖设置于锅体的空腔内,并具有第一下表面及至少一孔洞。第一下表面朝向锅体的底部,并朝锅体的底部突出,且锅体的底部与内盖的第一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自第一下表面的边缘朝第一下表面的中心点渐减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坩锅。
背景技术
为了达到多种应用,薄膜可被沉积于基板上,例如,薄膜可用于电子或光学装置。薄膜结构可以是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其中薄膜的材料可以是金属、半导体或是绝缘体。于沉积工艺之中,蒸镀工艺为一个常用的薄膜沉积方法。
蒸镀设备包含腔体、坩锅及设置于腔体的载板,其中坩锅可用来装填蒸镀材料。载板为用来支撑其他组件或是使其他组件可朝向坩锅。于蒸镀开始进行时,蒸镀材料为放置于坩锅内,其中坩锅为置入于腔体内,接着,可发射电子束至坩锅。然而,于加热程序期间,由于监测蒸镀材料状态会有一定程度的困难度,使得蒸镀工艺良率也随之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本揭露内容的一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坩锅。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坩锅包含锅体、内盖及上盖。内盖包含第一下表面及上表面,且外盖包含第二下表面。于进行蒸镀工艺的期间,透过第一下表面、上表面及第二下表面,留存于内盖及外盖上的液态蒸镀材料可因重力而流动,并接着下落回锅体的底部。因此,蒸镀材料的聚集现象可被抑止,使得目标物(或称为目标基板)上因蒸镀工艺而形成的缺陷点可被抑止,从而提升目标物于蒸镀工艺的良率。
本揭露内容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坩锅。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坩锅包含锅体及内盖。锅体具有空腔。内盖设置于锅体的空腔内,并具有第一下表面及至少一孔洞。第一下表面朝向锅体的底部,并朝锅体的底部突出,且锅体的底部与内盖的第一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自第一下表面的边缘朝第一下表面的中心点渐减少。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坩锅更包含外盖。外盖设置于内盖的上方,并具有开口于其中。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外盖更包含第二下表面。第二下表面朝向内盖,并倾斜于锅体的侧壁,且锅体的底部与外盖的第二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自第二下表面的边缘朝开口渐增加。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外盖的第二下表面倾斜于锅体的侧壁,并与锅体的侧壁夹角度θ,且10°≦θ≦20°。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内盖具有多个孔洞,且孔洞配置于第一下表面的边缘,以围绕第一下表面的顶点,其中孔洞至外盖的垂直投影落于开口之外。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内盖更包含上表面。上表面朝向外盖并朝外盖突出,且锅体的底部与内盖的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自上表面的边缘朝上表面的中心点渐增加。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外盖的第二下表面与内盖的上表面之间相距距离d,且0.3公分≦d≦0.7公分。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内盖的第一下表面倾斜于锅体的侧壁,并与锅体的侧壁夹角度θ,且100°≦θ≦110°。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内盖的第一下表面及上表面为垂直对称于彼此。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内盖的其中至少一部分为锥体,且锥体朝锅体的底部突出,并具有顶点。
附图说明
图1A为依据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绘示坩锅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1B绘示图1A的坩锅的内盖的上视示意图。
图2绘示图1A的坩锅于进行蒸镀制期间的侧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 坩锅
102 锅体
104 空腔
106 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92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光伏汇流箱用电缆与铜母排组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