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神经胶质瘤的方法及药物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249036.7 申请日: 2017-04-17
公开(公告)号: CN108721623A 公开(公告)日: 2018-11-02
发明(设计)人: 王荣福;崔隽;张金栋;张串霞 申请(专利权)人: 中山大学
主分类号: A61K45/00 分类号: A61K45/00;A61P35/00
代理公司: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代理人: 叶新民
地址: 510260 ***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治疗神经胶质 神经胶质瘤细胞 慢病毒载体 神经胶质瘤 正常脑组织 非依赖性 免疫治疗 生长 高表达 脑组织 靶点 介导 锚定 敲除 体外 增殖 体内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神经胶质瘤的方法及药物,其特征在于将人TRIM45作为治疗神经胶质瘤的免疫治疗的靶点。人TRIM45在人的脑组织中特异性地高表达,但是相对于正常脑组织,人TRIM45在神经胶质瘤中表达明显降低。CRISPR/Cas9介导的人TRIM45敲除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和锚定非依赖性生长;用慢病毒载体补回人TRIM45可以通过稳定p53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在体外和体内的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神经胶质瘤发病机制和生物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神经胶质瘤的方法及药物。

背景技术

神经胶质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80%。起源于胶质细胞或其未分化的前体细胞。神经胶质瘤包括星形神经胶质瘤(astrocytoma)、少突状细胞瘤(oligodendrolioma)和混合型神经胶质瘤(mixed glioma)等。其中星形神经胶质瘤占神经胶质瘤的75%作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根据组织特征将神经胶质瘤分成预后相关的4个病理等级,分别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WHO I级)、弥漫型星形细胞瘤(diffuse astrocytoma)(WHO II级)、间变形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astrocytoma)(WHO III级)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WHOIV级)。其中恶性程度最高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占神经胶质瘤的70%以上。现阶段,恶性神经胶质瘤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尽管这些治疗方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胶质母细胞瘤的中位生存时间还是仅有12-15个月。所以研究恶性胶质瘤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并根据此改进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p53是细胞的重要感受器,在受到DNA损伤、高增值信号、缺氧、氧化应激、核酸减少和营养匮乏等刺激时,p53能诱发细胞周期阻滞、凋亡和衰老。p53介导的细胞效应主要依赖于其转录因子活性和p53的介导的靶基因的转录。即使p53表达的细微变化都能导致细胞损伤,因此,对于p53的精确调控对于正常细胞至关重要。一系列的转录后修饰,如泛素化、乙酰化、磷酸化、甲基化、neddylation和sumolytion,可以发生在p53上,这些修饰都能影响其活性和功能。其中,泛素化在调控p53的稳定性和定位方面具有重要功能。

泛素(ubiquitin)是一个具有76个氨基酸残基的具有致密的球形结构的小蛋白。泛素化是一种可逆的转录后调控,既可以介导蛋白的降解,也可以调节蛋白的功能。泛素化是一个由泛素激活酶(ubiquitin-activating enzyme,E1)、泛素结合酶(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E2)和泛素连接酶(ubiquitin-ligase,E3)催化的级联反应。在ATP存在的情况下,E1激活泛素,在E1的半胱氨酸残基与泛素的甘氨酸残基之间形成硫脂键,然后,泛素被转移至E2上并与E2形成硫脂键,最终,泛素被底物特异性的E3转移至底物蛋白的赖氨酸残基(lysine,K)上。许多E3泛素连接酶有RING(Really Interesting New Protein)结构域或HECT(Homologous to the E6-AP Carboxyl Terminus)结构域。泛素本身有7个赖氨酸残基(K6、K11、K27、K29、K33、K48和K63),这些赖氨酸残基能与另一个泛素连接形成不同连接类型的多聚泛素链。其中对K48和K63连接的泛素化研究较多。其中被K48连接的多聚泛素链标记的蛋白会被蛋白酶体(proteasome)降解,而K63连接的多聚泛素化则具有激活信号通路的功能。几种E3泛素连接酶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已经被报道。MDM2(mouse doubleminute homolog 2)合成K48连接的泛素链到p53上,这种修饰导致p53经蛋白酶体途径降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90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