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栖类穿越沟渠的生态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8605.6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44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兴;李昆;曹丽娜;孙东东;徐亮;孙彩云;杨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东师专利事务所 22202 | 代理人: | 张铁生;刘延军 |
地址: | 130024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栖类 穿越 沟渠 生态 模块 | ||
本发明公开了两栖类穿越沟渠的生态模块,它包括:沟体通道、渠底攀附板、反光隔热板,支架、引导护板;所述的沟体通道前后两端设有固定装置,固定在沟渠两岸;所述的沟体通道为槽形,槽内设有吸水材料,所述的吸水材料为棉、麻、丝棉、毡和\或干草;所述的反光隔热板为漏斗形,下方设有储水箱,漏斗形反光隔热板收集雨水,向储水箱补充水,储水箱通过出水管向沟体通道槽内的吸水材料滴加水,保持吸水材料湿润,沟体通道两侧设置土质基底,边缘摆放枯树枝与乱石构成隐蔽、栖息场所,诱导两栖类顺利通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物保护领域,具体涉两栖类穿越沟渠的生态模块。
背景技术
具有重要生态学研究价值的两栖类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性和服务功能上一直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其不仅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对食物网上其它关联生物和整个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两栖类多具有在越冬地、繁殖地与栖息地间进行季节性(春秋两季)迁徙的特征。大部分两栖类在水体中完成繁殖,幼体变态发育后在有植被覆盖且距水体不远的湿润草地、空旷林地生境内觅食、迁移和冬眠。如吉林省长白山地区,两栖类春季出蛰离开河流等越冬栖息地进入繁殖地,繁殖结束后大量成体或变态幼体离开水塘,进入林地内的陆生生境内栖息;到了秋季,两栖类又从林地内的陆生生境返回越冬地。
基于六化需求(通行方便化、工程标准化、结构安全化、输水高效化、管理便利化和农地面积扩大化),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发、农地整理、城市化进程中,以干砌石、浆砌石及混凝土等材质修建的以现浇混凝土渠道、混凝土衬砌及预制U 型槽等形式呈现的硬质化沟渠,极易导致自然生境的破碎化,给两栖类活动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①两栖类坠入陡峭光滑沟渠受困。因两栖类对原繁殖地的高度依赖性,其在水生繁殖地和陆地觅食生境间迁移往返过程中,常坠入陡峭光滑且不利于攀爬的沟渠内无法逃离,增加其致死风险;②生态陷阱导致两栖类中断生活史致死。被水文和植被生境吸引主动进入沟渠内捕食、躲避天敌和产卵繁殖的两栖类,常会面临沟渠内不稳定生境变差后,被迫中断生活史,困留在深渠中;③两栖类受到沟渠产生的隔离效应影响。在破碎化的生境中,适宜生境斑块周围分布着的不适宜生境,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两栖类活动构成一道人工屏障,限制其活动范围,给其完成正常生活史(如觅食、求偶、产卵、迁移等)带来巨大负面效应;
产生上述负面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在沟渠的设计和修建过程中往往从以排水角度为代表的六化需求考虑,缺少生态保护层面切实可行的生态化设计和改造方案。鉴于上述现有的沟渠和两栖类通行的需求不匹配,经过不断研究,以期创设一种利于两栖类穿越沟渠的生态模块及其布设方法,能够指导现有的硬质化沟渠生态化改造或在沟渠新建工程中应用,使其具有环保性与实用性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两栖类穿越沟渠死亡率高的问题,而提供两栖类穿越沟渠的生态模块及布设方法。
两栖类穿越沟渠的生态模块,它包括:沟体通道1、渠底攀附板3、反光隔热板7,支架6、引导护板5;所述的沟体通道1前后两端设有固定装置,固定在沟渠两岸;沟体通道1的两侧设有引导护板5,沟体通道1的沟渠水流流出方向一侧设有渠底攀附板3,通过轴8与引导护板5绞接;所述的反光隔热板7通过支架6固定在沟体通道1上;
渠底攀附板3设有密布的直径20 mm孔洞,材质为304不锈钢,呈倒梯形落入渠底顺水流方向侧,以引导渠内两栖类攀爬出沟渠,其落入沟渠底部后,与渠底水平面夹角大于135°;
所述的梯形攀附板下底为不大于渠底宽度的1/2;
所述的利于两栖类穿越沟渠的生态模块还包括尼龙连接网9;
所述的沟体通道1为槽形,槽内设有吸水材料,所述的吸水材料为棉、麻、丝棉、毡和\或干草;
所述的反光隔热板7为漏斗形,中间设有开口72,开口72设逆止阀71;所述的反光隔热板7下方设有储水箱2,储水箱2下方设出水管4,出水管4设有阀41;反光隔热板7和储水箱2为一体,出水管4出口设在沟体通道1的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师范大学,未经东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86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租赁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应用支撑平台个性化配置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