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电絮凝装置及电絮凝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8580.X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8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思国;王丹丹;陈福明;卢伟;张祖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463 | 分类号: | C02F1/463;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惠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1 | 代理人: | 孙菊梅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絮凝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絮凝装置,括电解槽槽体和电源,在电解槽槽体内两端设有与电源正、负极连接的正、负平板式电极,在正、负平板式电极之间填充有微电解填料,所述微电解填料由设置在电解槽槽体内的多孔支撑板承托,在所述多孔支撑板下面还设置有曝气装置。本发明的电絮凝装置通过采用微电解填料替代可溶性阳极作为电絮凝阳离子供体,避免了极板更换和极板不能全部利用的问题,同时将阳离子供体拓展到铁、铝、锌、铜填料及其复合体系,可根据废水的性质设计填料类型,拓展了电絮凝功能及其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需要更换极板即可实现电絮凝功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电絮凝法是采用可溶性金属电极作为阳极,在电场作用下阳极溶解产生大量阳离子生成一系列多核羟基络合物和氢氧化物,对水中悬浮物及有机物进行吸附、凝聚等;同时阴阳极附近还可与污染物发生电化学氧化和还原反应;电解产生微气泡还可以与悬浮物接触上升到液面形成浮渣层,从而具有气浮功能。因此电絮凝法具有电凝聚、电氧化还原、电气浮等多种作用,可去除水中油类、乳化剂、胶体、悬浮颗粒、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且处理过程中不需添加药剂,没有二次污染,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便于自动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印染废水、含油废水、感光废水、食品工业、制糖工业高浓度有机废水、城市污水处理、旅馆废水、垃圾渗滤液、电镀废水、饮用水以及高浊度废水的处理,是一种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绿色水处理技术。
电絮凝法一般使用铁或铝板为极板提供阳离子,使用过程中铁或铝板溶解消耗,需经常更换极板,相应操作不方便,尤其是很多电絮凝设备为提高单位体积反应效率,极板间距设计小,极板更换工作量很大;更换下来的残极板不能有效利用,存在资源浪费问题;以铁或铝板为阳极在部分废水处理中还存在阳极钝化问题,性能不稳定,因此开发新型电絮凝方法和装置避免或消除以上问题对于拓展电絮凝技术的应用有较好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电絮凝装置,可以解决现有电絮凝处理技术中存在的更换极板增加工作量、极板不能完全使用及钝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槽槽体和电源,在电解槽槽体内两端设有与电源正、负极连接的正、负平板式电极,在正、负平板式电极之间填充有微电解填料,所述微电解填料由设置在电解槽槽体内的多孔支撑板承托,在所述多孔支撑板下面设置有曝气装置。
所述电解槽槽体为长方体或圆柱体。
所述正、负平板式电极为为石墨、碳纤维、不锈钢板、钛板、形稳电极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微电解填料以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粉末、炭粉和粘结剂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焙烧工艺制备而成,其中粘结剂为醋酸纤维素或聚乙烯醇等粘结剂。
所述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至少含有铁、铝、锌、铜中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和碳粉的质量比例为3:7~9:1。
所述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含有铁、铝、锌、铜,以重量百分比计算,铁含量为0%~81%,铝含量为0%~81%,锌含量为0%~10%,铜含量为0%~10%。
所述微电解填料装填高度低于正、负平板式电极高度,所述电解槽内微电解填料装填长度为200~2000mm,装填高度为300~3000mm。
所述曝气装置由布气室、布气主干管、支管、曝气孔及连接件组成,所述布气室位于电解槽下部,所述布气主干管通过连接件连接有不少于一个支管,所述曝气孔设置在支管上。
在所述电解槽槽体底部设置进水口和排泥口,在电解槽槽体外侧设有溢流口。
所述电源为直流脉冲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未经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85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模组生产线泡棉自动回流装置
- 下一篇:高线收集区输送辊道高可靠性辊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