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修复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8144.2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0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袁锦洋;徐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源晟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B09C1/10;B09C1/00;C02F103/0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倪志华 |
地址: | 21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地下 水中 挥发性 有机 污染物 修复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修复系统和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修复井、设置于修复井底端的曝气装置和淋洗装置、设置于修复井内的厌氧装置、好氧装置和渗透还原装置、设置于修复井上端的抽提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好氧装置与曝气装置连接,厌氧装置连接有加药装置,抽提装置连接有废气处理装置,检测装置与淋洗装置连接,且所述修复井的下端成网状设置;具有提高土壤修复的修复进程以及修复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环境修复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修复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水有机污染物修复技术已成为当前国际上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技术有抽出处理、原位曝气、渗透性反应墙、原位化学氧化、原位生物修复等;同时出现了具有一定效果的地下水有机污染修复实际工程,包括抽出处理、原位曝气、PRB等修复案例。
这些修复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均具有自身的优缺点,如地下水抽出异位修复技术用于地下水有机污染物修复主要将地下水抽出后,采用污水处理技术处理受污染的地下水,其具有修复周期短、易于野外实际操作等优点,但其修复后有机污染物会存在“滞尾”现象;受污染的地下水经异位修复达标后去向选择问题,一般采用注水井人工回灌补充地下水,但将会改变原有的地下水环境引起水质变化,同时也会增加修复成本;相比较异位抽出修复技术而言,原位修复技术具有不改变地下水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地下水有机污染;但其面临着修复周期长、运行难以及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受到污染含水层的污染物种类、土壤和含水层的介质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地球化学等各种环境因素影响,难以达到其技术设计的最初目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其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修复系统,具有提高其修复进程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修复系统,包括修复井、设置于修复井底端的曝气装置和淋洗装置、设置于修复井内的厌氧装置、好氧装置和渗透还原装置、设置于修复井上端的抽提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好氧装置与曝气装置连接,厌氧装置连接有加药装置,抽提装置连接有废气处理装置,检测装置与淋洗装置连接,且所述修复井的下端成网状设置。
如此设置,修复井的底端通过设置成网状,一方面起到支撑的作用,另一方面便于与地下土壤中的水液处于循环状态;通过曝气装置对修复井内的液体进行曝气,同时利用好氧装置将好氧生物随水液融入土壤中进行修复,曝气装置通过间歇性曝气,使修复井形成增压状态,使水压处于修复井的周围引起暂时性流动,增强水液流动时对挥发性污染物的去除率,降低苯、甲苯和二甲苯等挥发性物质的浓度;同时淋洗装置通过在修复井内进行水循环作用,提高修复井中水液中氧含量,提高好氧生物进行土壤修复处理;经好氧生物将氧气消耗后,再通过抽提装置对修复井内进行抽气,使修复将内处于负压的状态,同时可将修复井四周的挥发性气体以及水液流动至修复井内,再通过厌氧装置注入厌氧生物于修复井内,同时利用加药装置添加相应的反应营养液,提高厌氧生物的活性,提高对修复井以及四周的土壤进行再次修复,降低烃类污染物的含量,同时产生的气体通过抽提装置连接的废气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减小废气的排放;其中,通过检测装置可对修复后的水液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曝气装置与淋洗装置和好氧装置进行一次修复,再抽提装置与厌氧装置进行再次修复,使修复井内进行有氧、无氧两种方式对土壤进行修复,且通过废气处理装置对残余的挥发性污染物气体进行处理,提高土壤修复的修复进程以及修复质量。
进一步设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设置于修复井底端的曝气管、与曝气管相连通的加气管以及设置于加气管上的加气泵,多个所述曝气管均匀布置于修复井的底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源晟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源晟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81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路由器配置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蓝牙设备测试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