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火蚁触杀杀虫剂及氟虫腈在灭杀红火蚁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47810.0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8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百重;李广领;谢兰芬;王建华;孔凡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57/16 | 分类号: | A01N57/16;A01N57/14;A01N47/02;A01P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汉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0 | 代理人: | 冯谱 |
地址: | 453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火 杀杀 氟虫腈 灭杀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杀虫剂,具体涉及一种红火蚁触杀杀虫剂及氟虫腈在灭杀红火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红火蚁(S.invicta)是最具有入侵性的社会性昆虫,已经被国际上列为最具入侵性和破坏性的百种外来有害生物之一。红火蚁食性复杂、习性凶猛、繁殖迅速、竞争力强,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社会危害和环境影响,红火蚁的杂食性和攻击性使其不仅是一种经济害虫,还威胁到公众健康。化学防治措施仍然是防治红火蚁有效措施,但仍然不能根除红火蚁。而且长期用化学药剂对红火蚁进行控制,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反弹。
氟虫腈(商品名:锐劲特)英文通用名称为fipronil,是原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于1981年开发的苯基吡唑类新型广谱性杀虫剂,化学名称:(±)-5-氨基-1-(2,6-二氯-4,4,4-三氟甲苯基)-4-三氟甲基亚硫酰基-3-氰基吡唑。氟虫腈能与γ-氨基丁酸受体结合,有效阻塞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γ-氨基丁酸调节的氯离子通道,干扰昆虫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昆虫神经和肌肉的过度兴奋直至死亡。作为控制作物害虫的杀虫剂,氟虫腈活性高,杀虫谱广,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对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和直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的多种害虫有优良的防效。
氟虫腈由于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可有效地控制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害虫对氟虫腈产生一定程度的抗性。Kolaczinski等(2001)用WHO套装试剂对5个品系的按蚊进行测试,发现其中两个品系对氟虫腈具有抗性。氟虫腈在动物、植物、环境中代谢生成毒性与氟虫腈相当或毒性更高的砜化物或亚砜化合物。在动物体内通过吸收、代谢、排泄以和水解、光解等作用,广泛分布于动物的组织中,特别是在脂肪组织中含量较高。主要的排出途径是通过粪便。具体途径如下:
氟虫腈在动物体内的代谢途径。
毒死蜱(chlorpyrifos)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可用于防治螟虫、卷叶虫、粘虫、介壳虫、蚜虫、棉铃虫、叶蝉和红蜘蛛等害虫毒死蜱对神经系统具有毒性作用,在动物体内能够转换为比其本身毒性强3000倍的氧化毒死蜱。在水、空气、土壤、植物和动物体内的初级代谢物对鸡胎盘比毒死蜱毒性高2-3倍。而且毒死蜱和TCP(3,5,6-三氯-2-吡啶酚)有可能存在协同效应。毒死蜱杀虫剂与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诱导研究多集中于鱼类、人类和小鼠中(Wheelock and Eder,2005;Cui et al.,2008;Lee,2009),在昆虫中,而对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的研究尚少。最近,于荣荣等(2013)用毒死蜱诱导东亚飞蝗,结果显示,CYP4G62能被高剂量毒死蜱显著诱导,CYP9AQ1经毒死蜱处理后,在低、中和高浓度均被显著诱导。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火蚁触杀杀虫剂及氟虫腈在灭杀红火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火蚁触杀杀虫剂,其有效成分是氟虫腈、辛硫磷和或毒死蜱。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包括:
其有效成为是浓度为0.15-0.36μg/ml的辛硫磷或0.26-0.55μg/ml的氟虫腈或0.34-0.64μg/ml的毒死蜱。
所述的红火蚁触杀杀虫剂是将有效成分溶解于丙酮中制得。
其有效成分是浓度不低于15.168μg/ml氟虫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氟虫腈在灭杀红火蚁中的应用。
所述的应用,是含有氟虫腈的杀蚁饵剂被红火蚁工蚁取食,当饵剂被红火蚁带进巢内后,通过工蚁在巢内的频繁活动和交哺喂食行为,将药剂传递到巢内的工蚁、幼蚁和蚁后,引起全巢红火蚁中毒死亡。
本发明制备简单,使用方便,灭杀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BSA蛋白含量标准曲线。
图2.是不同浓度对硝基苯酚的吸光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红火蚁的防治方法很多,其中化学防治技术是最有效、最深入、应用最为广泛的防治方法。饵剂的撒播是红火蚁大面积防治最有效的和持效的方式,灌巢(mound drench)也是和时、有效、快速防治红火蚁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申请选择7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对红火蚁的触杀毒力测定,明确不同药剂对红火蚁的毒力差异和不同等级红火蚁(蚁后和工蚁)对药剂的敏感度差异。
试验材料
试虫和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学院,未经河南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78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