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扬声器及带有该扬声器的耳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47122.4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0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边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头领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扬声器 带有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声扬声器以驱动方式分类可大致分为动圈式扬声器、压电式扬声器及静电式扬声器。
静电式扬声器主要应用于高级的耳机和音箱,传统静电式扬声器的作用原理是将两片具有开孔且固定的极板挟持导电的振膜形成电容,通过供给振膜直流偏压以及给予两个电极音频的交流电压,利用正负电场所发生的静电力,带动振膜振动并将声音辐射出去。
相对常见的动圈式扬声器,静电式扬声器的振膜极薄,质量极轻,几乎可以忽略振膜惯性运动,因此具有更好的瞬态响应和更强的细节表现力;同时,扬声器的发声面积非常大,振膜总面积是传统动圈扬声器的十倍以上,在听感上静电式扬声器的音场、音像更大,同时声音也会比较宽松自然。
当然,静电扬声器也同样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受两块极板之间的间距限制,振膜的振幅不足,为获得足够的响度需要提高发声面积,大的发声面积虽然会使得声音宽松,但由于自然界大部分声源是点声源,故此面发声无法模拟现实中的真实听感,导致回放定位不准,这种情况尤其是发生在近距离聆听静电音箱或者使用静电耳机时。
另外,在理想情况下,静电扬声器需要两块极板能够让振膜振动时推动的空气以尽量小的阻力通过以增强极板的透声性,这要求极板有较大的开孔率;同时,其又需要能在两片极板之间生成足够强和均匀的静电场让振膜受到充分驱动来进行线性运动,进而推动尽量多的空气流动量来达到足够的发声强度,这就要求极板电极要尽量均匀,开孔率越低越好。简而言之,提高极板开孔率,在减少声阻的同时,会导致静电场强度降低,均匀性变差;反之,则透声性变差,二者无法兼顾。目前常规的做法是在极板开孔均匀分布,穿孔率在20-40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结构上的缺点,提出一种扬声器,通过将极板上电极设置成由电阻连接的分体式结构,并将各部分子电极所在区域设置不同的开孔率,通过对于各子电极形状以及分布的选择,使得该扬声器相对于常规静电式扬声器定位更准确、更易驱动,而且兼顾了极板声阻和静电场强度、均匀性。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扬声器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扬声器,包括振膜、以及穿孔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分别位于振膜两侧,且二者朝向所述振膜的内侧面形成有导电的电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板的电极层由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子电极构成,该些子电极包括连接有导线的第一子电极,并由第一子电极起依次通过电阻串联;另外,由第一子电极起,沿串联方向,第一极板上该些子电极所在区域的开孔率由大到小依次递减;所述第二极板和第一极板沿所述振膜镜像对称。
所述的该些子电极由内至外依次套设,且任意两个相邻子电极之间形成有均匀的间隙;所述第一子电极位于最中心。
所述第一子电极选自圆形或椭圆形。
套设于所述第一子电极外的第二子电极的外缘形状选自圆形或椭圆形,且第二子电极的圆心与第一子电极的圆心不重合。
套设于所述第二子电极外的第三子电极的外缘形状选自圆形或椭圆形,且第三子电极的圆心与第一子电极以及第二子电极的圆心均不重合。
所述第一子电极呈圆形,第二子电极和第三子电极呈偏心圆环状。
所述第一子电极所在区域的开孔率为20-45%。
所述第一子电极外依次设置第二子电极、第三子电极和第四子电极,所述第二子电极所在区域开孔率为第一子电极所在区域开孔率的60-80%;所述第三子电极所在区域开孔率为第一子电极所在区域开孔率的45-55%;所述第四子电极所在区域开孔率为第一子电极所在区域开孔率的10-30%。
所述第一子电极所在区域开孔率为30%;所述第二子电极所在区域开孔率为第一子电极所在区域开孔率的70%;所述第三子电极所在区域开孔率为第一子电极所在区域开孔率的55%;所述第四子电极所在区域开孔率为第一子电极所在区域开孔率的20%。
一种耳机,具有耳机线、头带和设于头带两端的左右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耳罩中设有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扬声器;所述导线连通所述耳机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头领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头领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71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信设备及其FIB表生成方法
- 下一篇:网络设备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