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信令和浮动车数据的小汽车OD提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6602.9 | 申请日: | 2017-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5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陈艳艳;吴克寒;唐夕茹;陈兴斌;赖见辉;陈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浮动 数据 小汽车 od 提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信令和浮动车数据的小汽车OD提取方法,属于交通运输技术领域。针对目前动态OD估计缺乏动态先验OD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和交通调查数据的动态先验OD获取方法;针对动态OD过程中观测交通流量覆盖范围有限、约束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出行分布特征约束条件,并提供了不同样本量条件下的出行分布特征计算方法;为了将路段流量约束和出行分布特征约束共同纳入到OD估计过程中,本发明建立了双约束条件的极大熵OD估计模型并提供了求解方法,可有效解决目前动态OD估计中动态先验OD难以获取的问题,在现有数据条件下提供充分的约束条件进而实现小汽车动态OD估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可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和浮动车数据获取城市小汽车不同时段的动态出行OD矩阵。
背景技术
获取小汽车出行OD是合理制定交通管理策略、交通规划的必要条件,目前主要通过大规模人工调查实现,费时、费力且精度低,北京市于2014的开展的第5次居民出行调查,花费约3000万,耗时近一年时间,抽样率不足1%,能够调查到的信息非常有限。OD估计技术是实现小汽车OD获取的重要途经,可靠的先验OD与充分的约束条件是获得准确OD估计结果的必要条件。然而由于目前难以获取可靠的动态先验OD,且城市路网中用于作为OD估计约束条件的动态观测流量有限,使得难以通过OD估计技术实现小汽车动态OD获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信令数据和浮动车数据的小汽车动态OD估计方法,其主要内容是:
一是针对目前动态OD估计缺乏动态先验OD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和交通调查数据的动态先验OD获取方法;二是针对动态OD过程中观测交通流量覆盖范围有限、约束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出行分布特征约束条件,并提供了不同样本量条件下的出行分布特征计算方法;三是为了将路段流量约束和出行分布特征约束共同纳入到OD估计过程中,本发明建立了双约束条件的极大熵OD估计模型并提供了求解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信令和浮动车数据的小汽车OD提取方法,该方法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基于信令数据的小汽车动态先验OD获取方法
目前,基于信令数据提取全交通方式出行OD的技术已较为成熟,虽然难以获得实时的信令数据,但仍可借助其大样本量、可分时段的优势提取小汽车动态先验OD,为动态OD估计提供基础条件。然而,由信令数据获取的OD矩阵通常是“全方式OD”,不能将其直接作为小汽车先验OD矩阵。
本方法通过改进信令OD实现了小汽车先验OD提取方法。设由信令数据提取得到的t时段的全方式OD矩阵为中由i小区到j小区的出行量为则在理想条件下,若能获得对应时段i小区到j小区的小汽车出行比例则在该时段由i小区到j小区的小汽车出行量为:
该时段的小汽车出行OD矩阵为:
其中C(t)为各个交通小区间的小汽车出行比例矩阵,即
然而在实际进行出行方式的比例调查时,往往只考虑出行的起点小区,不考虑出行目的地,且很少区分时段进行调查,则由i小区出发的前往其他各小区的所有出行中,小汽车的出行比例均为ci,此时只能对进行粗略估计:
则该时段的小汽车出行OD矩阵的估计结果为:
其中C为不区分时段的任意两小区间的小汽车出行比例矩阵。显然,由此获得的各时段小汽车OD精度有限,若可获得部分路段的历史流量数据,则可通过OD估计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各时段小汽车OD的精度,最终基于信令数据、交通方式调查数据、历史流量数据获得可靠的小汽车动态先验O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66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