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数据的质量指标显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5045.9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5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高丹;葛倩倩;胡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奈瑞特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10 | 分类号: | G06F17/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数据 质量指标 显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检测数据的质量显示方法,可将检测数据的相对误差d和相对标准偏差C转化为极坐标(ρ,θ),进而将极坐标(ρ,θ)以点状的形式显示在圆形分析靶中,如此,可使研究分析人员根据极坐标(ρ,θ)在圆形分析靶中的显示情况,很快地判断出检测数据质量的好坏,有利于检测数据分析效率的提高,促进数据处理分析技术的进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数据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分析仪器的检测数据的质量指标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分析仪器检测一组平行样品之后,分析仪器对检测数据显示方式主要由绘图软件将检测数据绘制成曲线图或直方图来显示检测数据的特征,这些呈现方式虽说可以呈现检测数据特征,但不能直观形象地评价出检测数据的质量。对一组检测数据的质量评价是分析仪器在样品检测分析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检测数据的质量指标也是评价分析仪器精密度的指标。
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是数据质量的两个主要指标,分别由该组数据的相对误差d和相对标准偏差C来表示。目前,一组数据的质量评价由分析人员对仪器检测之后得到数据自行计算相对误差d和相对标准偏差C得出,再进一步地用excel或origin等绘图软件将相对误差d绘制在直角坐标系中,显示结果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这种方法显示效果不够形象和直观,使分析人员难以快速掌握一组数据的整体质量情况,且加重了分析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检测分析领域的工作效率。如此,需要提供一种检测数据的质量指标显示方法,可自动地、直观地显示出一组检测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测数据的质量指标显示方法,可自动地、直观地显示出检测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检测数据的质量指标显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获取由分析仪器测定样品而获得n个平行样的检测数据xi,其中1≤i≤n;
b、计算检测数据xi的相对误差di和检测数据整体的相对标准偏差C,将所述相对误差di转化为极径ρ,将所述相对标准偏差C转化为成极角θ,得出相应于所述检测数据xi的极坐标(ρ,θ);
c、于分析仪器的显示屏上生成一圆形分析靶;
d、将所述检测数据xi的极坐标(ρ,θ)以点状形式显示于圆形分析靶中。
优选地,上述检测数据的质量指标显示方法的步骤b包括有如下步骤:
b1、计算检测数据xi的相对误差di,计算公式为其中1≤i≤n,x为检测数据xi的理论值,则每个检测数据xi对应的极径ρi=|di|;
b2、将检测数据重新编号:判断上述相对误差di的正负,若为正,则将数据重新编号成Aj,此时每个检测数据Aj对应的极坐标为(ρ(Aj),θ(Aj)),其中1≤j≤a,若为负,则将数据重新编号成Bk,此时每个检测数据Bk对应的极坐标为(ρ(Ak),θ(Ak)),其中1≤k≤n-a;
b3、计算检测数据整体的相对标准偏差C,计算公式为其中1≤i≤n;
b4、确定中间变量角度与相对标准偏差C的关系式,二者的数学关系式有如下几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奈瑞特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奈瑞特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50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行一体灯的控制电路
- 下一篇:一种行驶车辆驾乘人员人脸抓拍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