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频分复用的通信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5002.0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73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汪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H04L5/00;H04L5/22;H04L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罗利娜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频分复用 通信 | ||
本公开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基于频分复用的通信的方案。根据一种在通信设备处实施的方法,确定在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同时发射中预计在第二信号的接收端处由第一信号引起的第一干扰和预计在第一信号的接收端处由第二信号引起的第二干扰。第一信号将在具有第一频率间隔的第一子载波上被传输,并且第二信号将在具有第二频率间隔的第二子载波上被传输。第二子载波与第一子载波相邻,并且第二频率间隔不同于第一频率间隔。该方法还包括通过从第一信号中移除第二干扰来生成第一传输信号,以及通过从第二信号中移除第一干扰来生成第二传输信号。该方法还包括复用第一传输信号和第二传输信号以用于同时发射。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现主要涉及通信技术,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基于频分复用的通信。
背景技术
在传统通信系统中,发射端在与多个接收端通信时,可以采用各种复用技术、诸如时分复用(TDM)、频分复用(FDM)等,以便提高传输效率。通常,在同一通信系统中,全部系统带宽以相同频率间隔被划分为多个子载波。在通信时,去往不同接收端的信号可以在所划分的一个或多个子载波上传输。
在最近的通信发展中,正在研究新无线电(NR)接入技术,其目标在于在单个技术框架中提供更宽范围的垂直通信服务,诸如机器型通信(MTC)、大规模MTC(mMTC)、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通信、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等。已经提出了在新通信系统中采用可缩放频率间隔。可缩放频率间隔指的是针对不同接收端和/或业务,子载波以不同频率间隔的被划分。因此,在同一系统中,全部系统带宽的一部分被划分为具有第一频率间隔的子载波,而另一部分可能被划分为具有不同的第二频率间隔的子载波。
在具有子载波的可缩放频率间隔的系统中,TDM和FDM仍然可以被用于多个传输的复用。在基于TDM的复用中,利用不同频率间隔的传输可以被分配到不同的时隙。在基于FDM的复用中,不同的传输在具有不同频率间隔的子载波上被同时传输。然而,基于TDM的复用可能无法保证所有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特别是在时延上的要求。基于FDM的复用可以支持具有不同时延要求的业务,并且也可以具有很高的灵活度用于支持具有不同业务模型、不同分组大小和带宽要求。而且,基于NR的系统将被分配更宽的系统带宽,因此采用FDM的复用技术也是有益的。
由于仅具有相同频率间隔的子载波才是彼此正交的,在系统频带上存在不同频率间隔的子载波的情况下,基于FDM的复用将会引入干扰问题。因此,需要一种解决在多频率间隔的情况中基于FDM的通信的干扰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现,提供了一种基于频分复用的通信的方案。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在通信设备处实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在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同时发射中预计在第二信号的接收端处由第一信号引起的第一干扰和预计在第一信号的接收端处由第二信号引起的第二干扰。第一信号将在具有第一频率间隔的第一子载波上被传输,并且第二信号将在具有第二频率间隔的第二子载波上被传输。第二子载波与第一子载波相邻,并且第二频率间隔不同于第一频率间隔。该方法还包括通过从第一信号中移除第二干扰来生成第一传输信号,以及通过从第二信号中移除第一干扰来生成第二传输信号。该方法还包括复用第一传输信号和第二传输信号以用于同时发射。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在通信设备处实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具有第一频率间隔的第一子载波上接收第一接收信号。第一接收信号与发射设备传输的第一信号相关联。第一信号与在具有第二频率间隔的第二子载波上的第二信号被同时发射,第二子载波与第一子载波相邻,并且第二频率间隔不同于第一频率间隔。第一接收信号包含已由第二信号引起的干扰以及由发射设备从第一信号移除干扰而生成的传输信号。该方法包括在不移除干扰的情况下处理第一接收信号以获得第一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50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