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返驰式电源供应电路及其二次侧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3556.7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71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唐健夫;林素圆;李一惟;陈曜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代理公司: | 11219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一军;赵静<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TW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电路 箝位开关 次侧 返驰式电源 供应电路 功率开关 输出电压 导通 阻抗 同步控制电路 端电压 控制驱动 驱动开关 输入电压 同步整流 箝位电路 变压器 预设 箝位 转换 | ||
一种返驰式电源供应电路及其二次侧控制电路,该返驰式电源供应电路用以转换一输入电压至一输出电压,包含一变压器,一功率开关,一同步整流(SR)开关,以及一二次侧控制电路。二次侧控制电路控制SR开关于功率开关不导通时导通,二次侧控制电路包括一驱动开关,用以操作SR开关;一同步控制电路,用以控制驱动开关以操作该SR开关;以及一箝位电路,包括一箝位开关,以及一箝位开关控制电路;箝位开关控制电路用以根据该箝位开关的电流流入端电压、及╱或该输出电压相关电压,而控制该箝位开关,使得于一二次侧启动时段内,该箝位开关的电流流入端的一等效阻抗值小于一预设的箝位阻抗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返驰式电源供应电路,特别是指一种具有二次侧同步整流开关,且可抑制同步整流开关的寄生电容耦合的返驰式电源供应电路。本发明也涉及用于返驰式电源供应电路中的二次侧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图1A揭示一种常见的现有技术的返驰式电源供应电路(返驰式电源供应电路1),其中变压器10具有一次侧绕组W1,以接收一输入电压VIN;功率开关N1控制一次侧绕组W1的导通时间,而在二次侧绕组W2转换产生输出电压VOUT;为了提高转换效率,二次侧包括了一同步整流(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SR)开关N2,耦接于二次侧绕组W2,用以控制二次侧绕组W2的导通时间,以对应于一次侧绕组W1不导通时导通;二次侧控制电路20位于变压器10的二次侧,耦接于SR开关N2,用以根据例如但不限于输出电压VOUT或SR开关电流等讯息而操作控制SR开关N2。
图1A中所示的现有技术中,SR开关N2具有寄生电容(例如但不限于SR开关N2的栅漏极间的寄生电容,亦即如图所示的CP),在二次侧控制电路20的电源电压VDD尚未到达工作电压之前,二次侧控制电路20可能尚无法正常工作,因此SR开关N2的控制端DRV可能会受到寄生电容CP的电容耦合(coupling)等效应而导致误导通;其中电源电压VDD指例如直接电性耦接于该输出电压VOUT本身、或将输出电压VOUT经由例如但不限于滤波、分压或调节(regulation)等手段而获得,用以供应二次侧控制电路20的电源电压。
请参阅图1B,在电源电压VDD尚未到达工作电压阈值VPR之前,二次侧控制电路20尚无法正常工作,而在例如T1或T2等时点,由于功率开关N1的切换以及一、二次侧绕组W1与W2的感应,使得SR开关N2的控制端DRV受到寄生电容CP的电容耦合而造成功率开关N1与SR开关N2同时导通,进而使SR开关N2瞬间流过大电流,使两个开关烧毁。
请参阅图2A-2C,图中显示另外几个现有技术的返驰式电源供应电路,试图解决前述的问题,如图2A与2B所示,返驰式电源供应电路2A与2B分别在SR开关N2的控制端DRV耦接一电阻R1与一电容器C1,用以抑制前述的寄生电容CP的电容耦合效应,然而R1或C1的等效阻抗值需足够小方能有效抑制电容耦合效应,但相对较小的等效阻抗值却会造成额外的耗电、切换速度变慢,或是效率损失。而图2C所示的返驰式电源供应电路2C则是以具有较高临界电压的SR开关N3(即N3的临界电压Vth(N3)>N1的临界电压Vth(N1))以避免上述的问题,然而此现有技术会导致成本较高或效率损失。
本发明相较于图1A与图2A-2C的现有技术,可有效抑制前述的寄生电容CP的电容耦合效应,却不会导致成本提高或效率损失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返驰式电源供应电路及其二次侧控制电路,可有效抑制现有技术中的寄生电容CP的电容耦合效应,却不会导致成本提高或效率损失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35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