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智慧建筑内进行吸烟室换气的换气设备及换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3399.X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2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0/76;F24F110/72;F24F110/70;F24F110/64;F24F120/10 |
代理公司: | 11619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郎志涛<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034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气 吸烟室 室内检测 换气设备 发送装置 排气装置 信号检测 吸烟 体内 气体检测单元 室内 感温单元 空气流通 室内气体 外界大气 质量检测 电连接 电资源 入口处 壳体 墙体 相通 节约 | ||
1.用于在智慧建筑内进行吸烟室换气的换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检测发送装置、室内检测装置、控制单元和排气装置,所述信号检测发送装置设于所述吸烟室的入口处,与所述室内检测装置电连接,用于在检测到有人员进入时向所述室内检测装置发送电信号,所述室内检测装置设于吸烟室室内,所述室内检测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内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人体感温单元和气体检测单元,所述信号检测发送装置、人体感温单元、气体检测单元和排气装置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接收到所述信号检测发送装置发出的指令信号后,先作用于所述人体感温单元,所述人体感温单元开始启动,检测吸烟室内是否有人员活动,当所述人体感温单元检测到室内有人员活动时,将信息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再次控制气体检测单元开启,用于检测室内空气,将检测出的气体浓度数值与其内部存储的对应浓度阈值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的结果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对比的结果控制所述排气装置是否开启,所述排气装置设于所述吸烟室的墙体上且与外界大气相通连接,用于对吸烟室内气体进行换气,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信号检测发送装置是红外线探头,所述排气装置是风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智慧建筑内进行吸烟室换气的换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检测单元包括氧气浓度传感器、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和烟雾浓度传感器,所述氧气浓度传感器、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和烟雾浓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氧气浓度传感器、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和烟雾浓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烟雾颗粒的浓度数值分别与内部存储的对应浓度阈值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的结果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当氧气浓度数值小于氧气浓度阈值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烟雾颗粒中任一个的浓度数值大于相应浓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排气装置开启,进行换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在智慧建筑内进行吸烟室换气的换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浓度阈值为1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在智慧建筑内进行吸烟室换气的换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颗粒浓度阈值为0.0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在智慧建筑内进行吸烟室换气的换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氧化碳浓度阈值为50pp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在智慧建筑内进行吸烟室换气的换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浓度阈值为1000ppm。
7.用于在智慧建筑内进行吸烟室换气的换气方法,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在智慧建筑内进行吸烟室换气的换气设备对吸烟室进行换气,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检测信号:所述信号检测发送装置在检测到有人员进入吸烟室内的情况下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开启气体检测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检测信号开启所述人体感温单元,所述人体感温单元检测到吸烟室内有人员活动后将信息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开启所述气体检测单元;
检测室内空气质量:所述气体检测单元实时检测吸烟室内空气质量,并将检测结果与其内部设置的气体浓度阈值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
排气装置进行排气:当所述气体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气体浓度数值超出其内部存储的对应浓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开启所述排气装置,对吸烟室内进行换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339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