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硼烷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43019.2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9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洪良智;徐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3/84 | 分类号: | C08G63/84;C08G6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催化 内酯 开环 聚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合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硼烷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脂肪族聚酯,如聚己内酯、聚乳酸和聚羟基脂肪酸酯,是一类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高分子材料。它们的聚合物链由一系列的酯键组成,在微生物、水或者霉的作用下,脂肪族聚酯可以发生降解反应,完全分解为小分子化合物。脂肪族聚酯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还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和加工性能,在生物组织工程材料、手术缝合线、医用螺钉和药用缓释材料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是生产聚己内酯最重要的方法。目前,开环聚合的催化剂主要是锡、铝、稀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的配合物。然而,这些金属配合物成本较高且制备过程复杂,如专利CN105294745A。另外,金属催化剂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而且在聚合物的分离纯化过程中无法将它们除去,这势必会限制脂肪族聚酯在生物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因此,有机非金属催化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许多课题组已经开发了各种类型的有机非金属催化剂,如二甲氨基吡啶(DMAP)、N-杂环卡宾类(NHCs)、膦腈碱(t-BuP4)等有机碱和甲基磺酸(CH3SO3H)、三氟甲基磺酸(TfOH)等质子酸(参见Macromolecules 2010,43:2093)。虽然这些催化剂容易在聚合的后处理过程中除去,但是利用它们合成高分子量的线性聚己内酯时都必须加入引发剂(一般为醇类)。一方面加引发剂过程繁琐,另一方面聚己内酯上的引发剂端基也会对其性能产生影响。另外,现有的许多有机非金属催化剂不易保存,而且催化聚合时要求严格无水无氧的条件,如CN102093541A。因此,探索催化活性高、容易保存且聚合过程容易操作的有机非金属催化剂,对于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具有重要意义。三(五氟苯基)硼烷是一种非传统的路易斯酸,具有对水、氧稳定,使用方便的优点(参加化学通报,2007,1:34)。实验发现在60~120℃时三(五氟苯基)硼烷可以催化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己内酯,并且聚合过程容易操作。
发明内容
在所论述的现有技术的背景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硼烷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的方法。该方法无需外加引发剂,具有反应较快、聚合过程简单的特点,而且聚合产物分子量较高、分子量分布较窄。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用的有机硼烷为三(五氟苯基)硼烷,以ε-己内酯作为聚合单体,在不外加引发剂时发生开环聚合得到高分子量的聚酯。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有机硼烷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或者在空气中,向反应瓶中依次加入三(五氟苯基)硼烷、反应溶剂和ε-己内酯,密封后反应;
(2)反应结束后,先用有机溶剂稀释反应液,再用冷却的无水甲醇沉淀,经过抽滤、真空干燥后得到聚酯。
优选的,步骤(1)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或者氩气。
优选的,步骤(1)所述反应溶剂为甲苯。
优选的,当进行本体聚合时,不需要加入反应溶剂。
优选的,步骤(1)所述ε-己内酯与三(五氟苯基)硼烷的摩尔比为(50~400):1。
优选的,步骤(1)所述反应的温度为60~120℃。
优选的,步骤(1)所述反应的时间为12~24小时。
优选的,步骤(2)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甲苯或者四氢呋喃。
所述的三(五氟苯基)硼烷的结构通式如下:
所述的ε-己内酯的结构通式如下:
开环聚合为本体聚合或者在少量溶剂中进行溶液聚合,优先选用本体聚合。
当本方法选用溶液聚合时,所用的溶剂为甲苯。
本方法的反应温度可以为60~120℃,优选ε-己内酯与三(五氟苯基)硼烷为400:1下的本体聚合,反应时间为12小时。
本方法可以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或者在空气中进行,优先选用惰性气体保护。
本方法选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表征聚合产物的结构,选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提供下述试验部分以说明测试方法,但是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试验部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30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