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多功能缝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2314.6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81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薛振化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振化 |
主分类号: | D05B37/10 | 分类号: | D05B37/10;D05B35/02;D05B69/10;D05B27/18;D05B55/14;D05B57/3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方艳 |
地址: | 325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多功能 包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多功能缝包机,属于工业缝纫设备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缝纫效率低、缝纫质量差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机架和设于机架的裁切刀、包边器、缝纫机头、送料压辊、勾线部件和断线器,裁切刀、包边器、送料压辊和断割器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缝纫机头位于送料压辊上方,勾线部件位于送料压辊下方。本发明主要用于实现大棚棉被分割、包边、缝纫自动化加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缝纫设备,特别是一种自动化多功能缝包机。
背景技术
随着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制作大棚棉被,目前大棚棉被能够实现不断线不换线的连续加工,但是对于不同长度的大棚,会需要不同长度的大棚棉被,因此需要将大棚棉被断割至需求长度,而大棚棉被断割后需要缝包机进行包边缝纫,避免棉絮泄露。现在的缝纫机多数是人工操作,工人使用切割机将大棚棉被断割后,用包边布将大棚棉被的断割边缘包裹起来,然后送入缝纫机进行缝纫,缝纫机单针单线,针距5~12mm,一台缝纫机需要两个工人进行操作,前面一人将包边布整理好送入缝纫机,后面一人拉着大棚棉被行走,缝纫效率非常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比较大,而且走线不直包边不齐,缝纫质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自动化多功能缝包机,实现大棚棉被分割、包边、缝纫自动化加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多功能缝包机,包括机架和设于机架的裁切刀、包边器、缝纫机头、送料压辊、勾线部件和断线器,裁切刀、包边器、送料压辊和断割器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缝纫机头位于送料压辊上方,勾线部件位于送料压辊下方,裁切刀将缝包物沿输送方向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包边器输出包边布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进行包边,送料压辊将包边后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压在机架上并带动包边后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向后运动,由缝纫机头和勾线部件配合将送料压辊压住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的包边布分别缝合,由断割器将缝包后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的包边布及缝合线断割。
进一步的,所述裁切刀由裁切电机带动,裁切电机固定在机架上,裁切刀上方设有压板,压板罩住裁切刀并在裁切过程中将缝包物限制在机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包边器包括用于存放包边布的存布架和引导包边布对折进行包边的包边板,包边板相对裁切刀对称分布分别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进行包边,包边板包括输送板、上折边板和下折边板,包边板内设有输送通道,输送通道的入口位于输送板的后端,输送通道的出口位于上折边板和下折边板的前端,上折边板和下折边板的前部相对输送板对折使输送通道的出口弯折成U形,缝包物从上折边板和下折边板之间穿过并从输送通道的出口将包边布牵引出来实现包边。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通道的输送方向与缝包物的输送方向形成夹角α,90°≤α<180°。
进一步的,所述缝纫机头包括箱体、驱动系统以及设于箱体的第一针杆、第二针杆、压脚、挑线摇杆、挑线杆、第一连杆和第一曲柄,第一针杆和第二针杆并排设置,第一针杆和第二针杆分别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的包边布进行缝合,第一针杆和第二针杆固定于导轿架,导轿架与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曲柄转动连接,挑线杆的一端与第一曲柄转动连接,挑线杆的另一端伸出箱体,挑线摇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挑线杆上,挑线摇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箱体上,第一曲柄与驱动系统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第一传动组件和输出曲柄,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带动输出曲柄转动,第一曲柄与输出曲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输入蜗杆、从动蜗轮和第一从动轴,输入蜗杆由驱动电机带动,输入蜗杆与从动蜗轮啮合,从动蜗轮安装在第一从动轴上,输出曲柄安装在第一从动轴上跟随从动蜗轮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振化,未经薛振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23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