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时间管理方法以及时间管理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40933.1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3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温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苗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Q10/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131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时间管理 终端 计时模式 交互单元 响应 人机交互模块 触发 转入 事件过程 终止事件 时间点 配置 时长 预设 计时 指令 干涉 干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间管理方法以及时间管理终端,涉及时间管理领域。本发明的时间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时间点被触发到时响应后,时间管理终端转入第一计时模式;当第一计时模式结束时,时间管理终端在第二时间点被触发到时响应;当时间管理终端接受指令转入第二计时模式时,时间管理终端根据第二计时模式累计时长,对后续预设的响应进行判断,并根据干涉情况对后续的响应进行调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时间管理终端,包括人机交互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包括第一交互单元和/或第二交互单元,第一交互单元被配置为开始或终止事件过程,第二交互单元被配置为对事件过程的干预。本发明先提醒后计时然后再提醒体现了时间管理上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时间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时间管理方法以及时间管理终端。
背景技术
传统时间管理类产品为闹钟和计时器,但这些产品具有功能单一、设置复杂、走时误差大、预设提醒数量受限等缺陷,无法满足连续时间管理需求,无法对提醒依赖性高的人群提供系统的时间管理。手机APP类时间管理软件能够满足功能设计上的需求,但由于手机和PAD类载体会随着主人的活动位置而游离不定,无法对要求提醒闹响位置固定的人群提供帮助。
另外,现有的时间管理产品无法贴合用户需求,用户利用时间管理产品制作的各种计划,最终大多都没有按照计划执行,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现有的时间管理产品对于用户设置的计划的执行是“刚性”的,实际情况是刚性的计划常常是无法严格执行的,总是有意外的或紧急的事件插入进来,导致一系列计划未根据实际情况得到提醒,完全不能满足用户在时间管理上的需求。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时间管理方法以及时间管理终端,将闹钟和计时器结合,提供用户“柔性”的时间管理模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针对现有的闹钟和计时器的不足,如何将闹钟和计时器结合起来,使用户更方便地管理时间,促进所定计划的执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时间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时间点被触发到时响应后,时间管理终端转入第一计时模式;当所述第一计时模式结束时,所述时间管理终端在第二时间点被触发到时响应;当所述时间管理终端接受指令转入第二计时模式时,所述时间管理终端根据所述第二计时模式累计的时长,对后续预设的响应进行判断,并根据干涉情况对后续的响应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响应有时间长度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时间管理终端以预设的时间间隔触发响应,以退出所述第二计时模式。
进一步地,若所述第二计时模式累计的时长与当前事件和后续事件的间隔满足预设条件,则对后续事件作出调整。
进一步地,若所述第二计时模式累计的时长大于或等于当前事件和后续事件的间隔,则对后续事件作出调整。
进一步地,对后续事件作出的调整包括调整后续事件的开始、结束时间和/或所述后续事件的时长。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计时模式或所述第二计时模式的进行过程中,所述时间管理终端转入第三计时模式。
进一步地,当任一计时模式到时响应被触发时,若其它计时模式的到时响应正在进行过程中,则这一计时模式的到时响应被推迟至所述其它计时模式的到时响应结束后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计时模式的到时响应被触发时,若所述第一计时模式或所述第二计时模式的到时响应正在进行过程中,则所述第三计时模式的到时响应被推迟至所述第一计时模式或所述第二计时模式的到时响应结束后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计时模式或所述第二计时模式的到时响应被触发时,若所述第三计时模式的到时响应正在进行过程中,则所述第一计时模式或所述第二计时模式的到时响应被推迟至所述第三计时模式的到时响应结束后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苗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苗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09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