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棉布的蜡染防染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240499.7 | 申请日: | 2017-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42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 发明(设计)人: | 唐文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平县阿欧桑民间工艺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P5/12 | 分类号: | D06P5/12;D06P3/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进 |
| 地址: | 556000 贵州省黔东南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棉布 蜡染 防染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适用于棉布的蜡染防染蜡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蜡染工艺领域。防染蜡包括石蜡、蜂蜡、棕榈蜡、达玛树脂、羊油、牛油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制备时,称取30‑40重量份石蜡和10‑20重量份蜂蜡加热至70‑80℃融化并保温0.5‑1h得第一混合物;称取5‑10重量份棕榈蜡、2‑4重量份达玛树脂及5‑8重量份羊油、1‑1.5重量份牛油以及0.5‑1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加热至140‑150℃融化并保温0.5‑1h得第二混合物;在120‑130℃温度下将第一混合物加入第二混合物,以400‑600r/min转速搅拌20‑30min,冷却。制备方法简单,制得的防染蜡在棉布上的渗透效果好、粘附能力强、上蜡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蜡染工艺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棉布的蜡染防染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贵州、云南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擅长蜡染。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但是,现有的蜡染技术中在画蜡操作中用的蜡材料,通常采用单一的石蜡或单一蜂蜡热融后进行画蜡操作。石蜡的硬度较大,其用于画蜡操作容易自然龟裂在染色过程中产生色纹,但是其粘附性较低,在染色过程中容易脱落导致产生黑点。蜂蜡的粘附性好不易脱落,但是其硬度较低,染色过程中难以自然龟裂产生色纹,同时其还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针对上述的问题,现有技术通过将石蜡和蜂蜡进行简单混合,使其粘附性较好的同时能够自然龟裂,但是其仍然存在渗透性较差、上蜡不均匀等问题。而且由于不同布料的表面性能不同,需要针对不同布料进行表面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棉布的蜡染防染蜡,在进行画蜡操作中,其在棉布上的渗透效果好、粘附能力强、上蜡均匀。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棉布的蜡染防染蜡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防染蜡在棉布上的渗透效果好、粘附能力强、上蜡均匀。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棉布的蜡染防染蜡,按重量份计包括:石蜡30-40份、蜂蜡10-20份、棕榈蜡5-10份、达玛树脂2-4份、羊油5-8份、牛油1-1.5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0.5-1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适用于棉布的蜡染防染蜡的制备方法,称取30-40重量份的石蜡和10-20重量份的蜂蜡加热至70-80℃融化并保温0.5-1h得第一混合物;称取5-10重量份的棕榈蜡、2-4重量份的达玛树脂及5-8重量份的羊油、1-1.5重量份的牛油以及0.5-1重量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加热至140-150℃融化并保温0.5-1h得第二混合物;在120-130℃温度下将第一混合物加入第二混合物,以400-600r/min转速搅拌20-30min,冷却。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棉布的蜡染防染蜡,石蜡硬度较大,容易自然龟裂在染色时形成色纹;蜂蜡硬度较小,粘附性强,能够增强防染蜡在布料上的粘附稳定性。以石蜡和蜂蜡为蜡基质,防染蜡粘附稳定、易形成色纹。棕榈蜡具有良好的保油性,其性状稀薄且黏滞度小,其树脂含量低,流动性能好,能够提高防染蜡的渗透作用从而提高防染效果。达玛树脂广泛应用于增强PP及PE等塑料油墨、复合油墨、表印油墨的附着力、流动性,其能够进一步增强防染蜡的渗透作用及粘附性能。由于棉布存在易缩、易皱的缺点,画蜡过程中容易导致蜡料的局部堆积或结块,使蜡层不均匀从而影响防染效果,羊油、牛油及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混合物能够提高棉布的抗皱能力,使上蜡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平县阿欧桑民间工艺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黄平县阿欧桑民间工艺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04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件快速接驳自锁机构
- 下一篇:新型流体管道快速接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