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手机IMEI采集技术的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信用支付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39807.4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3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郭庆;牟中平;吴飞;焦科杰;任伟;张鹏;郭旭周;高申;杨红廷;朱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机电仪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熊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30 | 分类号: | G06Q50/30;G07B11/00;G06Q20/14;G06Q20/3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王安琪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手机 imei 采集 技术 轨道交通 自动 检票 系统 信用 支付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手机IMEI采集技术的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信用支付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手机支付业务迅猛发展,国内已有多个城市地铁开始探索将手机支付引入地铁消费领域。手机支付是指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目前,多数初步引入的方案均为手机支付网上购票线下取票,通过轨道交通专用售票设备换取地铁单程票。手机支付网上购票,购票完成后产生一个二维码,再到地铁取票设备上换取单程票的方案,可以很好的缓解现金购票设备的压力,降低车站运营储备金的数额,减少了车站运营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是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单程票遗失及乘客快速通行的问题并不能很好的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手机IMEI采集技术的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信用支付方法,能够实现在轨道交通车站内的快速通行,减少单程票的使用及流失,提升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手机IMEI采集技术的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信用支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自动售检票系统自动检票机中增加手机IMEI信号采集模块;
(2)手机用户在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信用支付系统平台办理个人手机账户与手机IMEI绑定业务,形成用户注册信息库;
(3)手机用户在乘坐轨道交通时,将手机靠近自动检票机指定的IMEI采集模块采集区,采集模块迅速的抓取到用户手机的IMEI号,并将IMEI号写入到自动检票机交易的指定字段内,通过系统后台的交易对账系统与信用支付系统平台直接进行清分和结算。
优选的,步骤(1)中,自动检票机包括免费区显示器、免费区IMEI号采集模块、免费区单程票读写模块、通行传感器、扇门机构及控制模块、ECU工控机、电源模块、付费区显示模块、付费区IMEI号采集模块和付费区单程票回收模块;通行传感器与扇门机构及控制模块相连,扇门机构及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免费区显示器、免费区IMEI号采集模块、免费区单程票读写模块以及付费区显示器、付费区IMEI号采集模块和付费区单程票读写模块分别与ECU工控机相连。
优选的,步骤(3)中,自动检票机的IMEI采集模块采集到手机的IMEI号,与用户注册信息库进行对比,如果为注册用户,自动检票机将开闸放行;如果为非注册用户,则需进行其他额外操作。
优选的,步骤(3)中,IMEI号采集模块通过手机探针捕获手机终端,探针包括Wi-Fi探针、2/3/4G探针。
优选的,步骤(3)中,自动检票机带有IMEI号数据的交易能逐级上传至车站计算机SC、线路计算机LC和自动售检票清算中心ACC;ACC根据收集到的交易信息,对用户进出站交易进行匹配,生成相应的交易流水及扣款信息。
优选的,轨道交通清分系统ACC与信用支付系统官方APP系统后台交互接口,信用支付系统官方APP预留支持第三方支付充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可以方便乘客的出行,缓解现金购票设备的压力,降低车站运营储备金和单程票的需求数额,减少车站运营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城市地铁的服务质量;同时减少了轨道交通运营商单程票发售设备的投入,能很好的解决单程票的遗失问题,节约地铁的运营成本,最大限度的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有效降低城市地面交通的拥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有IMEI采集功能的自动检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用户注册步骤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手机IMEI采集进出站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手机IMEI采集进出站数据流向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清分系统ACC与信用支付系统官方APP系统的清结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机电仪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熊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机电仪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熊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98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