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移动设备出入携带的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37024.2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88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朱大立;娄乔;朱海涛;刘银龙;冯维淼;荆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 |
代理公司: | 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庆龙 |
地址: | 1000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移动 设备 出入 携带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动设备出入携带的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该检测系统包括物理探测器件、电磁探测器件、安全基站和逻辑处理器件,其中,物理探测器件和电磁探测器件位于安全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所述物理探测器件设置在欲监管区域的入口处。该系统综合了物理探测器件、电磁探测器件和安全基站三个维度的数据,能够精准捕获进入欲监管区域中的移动终端,相比于单独依靠某一种检测设备的检测方法,采用该检测系统对移动设备出入携带进行检测,降低了对欲监管区域内移动终端检测的误报率,另一方面,安全基站、物理探测器件和电磁探测器件的联合使用,也降低了欲监管区域内移动终端检测的漏报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携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移动设备出入携带的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日益普及和性能的极大提升,由于手机的携带成本小,功能完备,除了手机自身自带的拍照录音等功能外,无处不在的移动通信网络更是进一步减小了泄密的成本,对一些特殊的机密场合增加了泄密风险。于是在某些不允许手机入内的重要场合,对手机的探测技术就变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入口处,如何精确的判断出进入者是否携带了手机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早些时期,人们通过探测金属物质去判别入场人员是否携带了电子设备,但因为很容易误判,后来人们根据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特殊属性,更新出了是否能够辨别出探测到的金属物质是否为手机。在通信维度,通过检测手机电磁信号的检测技术也渐渐发展成熟,除此之外也有技术可以将设备伪装成公共基站,由此掌握并控制覆盖范围内的手机。
总之,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多种多样的对手机的检测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存在一定的误判和漏判,针对手机的探测准确率不高。同时由于探测维度单一,除了物理层面外,并没有别的维度的数据进行辅助,在人走过去的较短时间内很难精确判断。另一方面,针对手机的人工检查虽然精确,漏报率低,但耗费人力资源大,效率不高,而且金属探测器只能识别出来是否为金属,在手机探测方面容易出现误报。综合而言效率低下,人工成本昂贵,误报率高。
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手机监测方法由于探测维度单一,误报和漏报的概率高,以及由于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的手机监测方法由于探测维度单一,误报和漏报的概率高,以及由于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移动设备出入携带的检测系统,包括物理探测器件、电磁探测器件、安全基站和逻辑处理器件;
其中,所述物理探测器件和所述电磁探测器件位于所述安全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所述物理探测器件设置在欲监管区域的入口处;
所述物理探测器件根据穿过所述入口的物体引起的磁通量的变化,得到是否有移动设备穿过所述入口的第一检测结果,并将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逻辑处理器件;
所述电磁探测器件通过电磁检测技术,得到所述电磁探测器件的电磁信号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移动设备的第二检测结果,并将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逻辑处理器件;
所述安全基站通过与移动设备之间的交互得到与所述安全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移动设备及移动设备相关通信状态的第三检测结果,并将所述第三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逻辑处理器件;
所述逻辑处理器件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第二检测结果和第三检测结果得到是否有移动设备进入所述欲监管区域的目标结果。
可选地,所述逻辑处理器件还用于根据所述电磁探测器件检测到的异常电磁信号的强度变化,更新预设的序列指数,并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第二检测结果、第三检测结果和所述序列指数确定所述目标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70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