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皮肤美容的方法以及其中使用的美容仪和美容霜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36225.0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32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仓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仓勇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A61K8/64;A61Q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泽云 |
地址: |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肤 美容 方法 以及 其中 使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生物化学的皮肤美容的方法以及其中使用的美容霜。该方法包含使用以特定的胶原酶抑制物为核心的美容霜,其中所述胶原酶抑制物相比于现有技术公开的胶原酶抑制物,能够更好地使皮肤内的胶原蛋白维持在高水平,从而达到面部皮肤去皱纹、增强弹性以及消除眼袋和黑眼圈的长期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皮肤美容的方法以及其中使用的美容仪和美容霜。
背景技术
胶原蛋白被称为“骨中之骨,肤中之肤,肉中之肉”,可以说是真皮层强有力的后盾,其对皮肤的作用不言而喻。皮肤成分中有70%是由胶原蛋白组成,皮肤有如一个大套子紧紧包住身体各处,表面积相当大,人体四肢活动时,皮肤中胶原蛋白发挥功能,使皮肤具有保护功能,又有适当弹性及坚硬度。胶原蛋白的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能够使得皮肤更加具有弹性,皱纹更少,这是每个女性所追寻的目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尤其是皮肤中的胶原蛋白急剧降低。经过研究发现,包括紫外线、空气污染、饮食、辐射等在内的诸多外来因素可影响胶原蛋白的含量,这些因素可能通过激活胶原酶来破坏胶原蛋白致使胶原蛋白的含量有所降低,进而增加皱纹的数量。为了维持胶原蛋白在较高的水平,达到美容除皱的目的,必须抑制外来因素对胶原酶的激活作用。通过使用胶原蛋白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可以特异性抑制皮肤中的胶原酶的活性,维持体内尤其是皮肤中的胶原蛋白的高水平,从而实现美容除皱。
现有技术CN1618480A中已经公开了一种结合光物理和生物化学的皮肤美容方法。该方法利用特定波长的低能量光波,按照特定的程序释放时,能穿透面部皮肤表皮层,激活真皮层的纤维细胞产生胶原蛋白,并促进代谢残余物质的清除。同时,被破坏的代谢平衡诱发皮肤内的自然修复机制,使光活化的结果不能保持。为此,CN1618480A还包含一类以脂溶性的胶原酶抑制物为核心的外敷用品,它与上述光学仪器同步使用,可使皮肤内的胶原蛋白维持在高水平,从而达到面部皮肤去皱纹,增强弹性和消除眼袋和黑眼圈的长期效果。具体而言,所述胶原酶抑制剂是具有以下结构的OL-1肽:Benzoyl-Pro-D-Leu-D-Ala-NHOH。
现有技术CN102076706A也公开了一种类似的肽:
X.sup.1-X.sup.2-X.sup.3-NHOH;
其中X.sup.1是选自以下L型或D型氨基酸组成的组的氨基酸的残基:脯氨酸、羟基脯氨酸、硫代脯氨酸和丙氨酸;X.sup.2是选自以下L型或D型氨基酸组成的组的氨基酸的残基:谷氨酰胺、谷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和X.sup.3是选自以下L型或D型氨基酸组成的组的氨基酸的残基: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肌氨酸;其中α-氨基酸X.sup.1的羧基与α-氨基酸X.sup.2的氨基形成肽键,α-氨基酸X.sup.2的羧基与α-氨基酸X.sup.3的氨基形成肽键,且α-氨基酸X.sup.3的羧基与-NHOH形成酰胺基;所述α-氨基酸X.sup.1的氨基的氢原子可被选自以下基团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乙酰基、苯甲酰基、苄氧基、t-丁氧基羰基、苄氧基羰基、p-氨基苯甲酰基、p-氨基-苄基和p-羟基苯甲酰基;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并进一步公开了一种具体的肽:苯甲酰基-脯氨酸-D-亮氨酸-D-丙氨酸-NHOH。
经过我们后续的研究发现,上述以脂溶性的胶原酶抑制物为核心的外敷用品在单独使用时对美容除皱的效果欠佳。为了开发一种能够单独使用来达到美容除皱效果的皮肤美容的方法以及其中使用的美容仪和美容霜,申请人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最终发现了一类新颖的胶原酶抑制剂以及以其为基础的美容霜,当敷于皮肤时,其可以长期维持高水平的胶原蛋白,从而达到美容除皱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肽,该肽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单独使用时对美容除皱的效果较好。该肽的结构如下:
X.sup.1-X.sup.2-X.sup.3-X.sup.4-X.sup.5-NHO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仓勇,未经仓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62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装置、综合生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列控车载设备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