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35499.8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6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刘胜旺;舒羿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球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2 | 分类号: | G06F16/22;G06F16/245;G06F16/25;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为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8 | 代理人: | 杨静;王加岭 |
地址: | 100040 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管理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将系统初始化,初始化后的数据目录至少包括生产数据存储目录和事件数据存储目录;当监听到业务事务操作,通过委托事务模型交由系统执行该操作。通过上述操作,必免了业务直接修改生产数据可能造成的风险,增强了数据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管理领域,尤其涉及数据的业务数据的操作。
背景技术
电网运营状态瞬息万变,对实时性要求很高,而主动配电网,长期以来智能化程度很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系统的应急反应能力达不到运营要求,那怕只需要几秒种的计算延误,也足以给电网生产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所以主动配电网的智能化调度往往是通过仿真计算(基于电网的实际运营数据),模拟电网的各种异常状况,找到针对各种异常状况的解决方案,提前设定在电网的生产系统中。当生产系统遇到某种异常情况时,就自动切换到对应的解决方案,从而节省了保贵的决策时间,其实就是一种空间换时间的方法。这种通过仿真环境模拟电网各种运行状况的情景就称之为多场景多态。多场景多态是进行仿真计算的基础,因为必须先有模拟环境,才能进行仿真计算。
电力行业的所谓多场景是个人为划分的概念,比如安全场景,异常场景,特定事件场景等,每个场景下都存在多种选择方案,称为多态,多场景多态如附图1所示,多态数据库是基于生产库而生成的,生产库按不同研究目的可生成多个多态数据库版本,分别用于满足不同的仿真试验场合。多态数据库仅仅是一些数据文件而已,所谓多态实例,是指数据库服务进程加载某个多态数据库文件,从而生成特定的可运行的数据库服务。
在目前电力行业,多态数据提取以及实例的部署都是人工操作的,自动化程度很低,效率不高,部署一个实例通常需要一天甚至数天时间。
现有的多态方案资源共享率很低,一个多态实例往往需要独占一批服务器资源,且完成验证后,资源的释放也是个很大的问题,一般需要人工删除,清理或重装系统。
现有的多态系统,在多态数据库实例部署上线后,业务系统如要访问该实例,还需在业务系统中人工配置好该实例数据库对应的IP地址与端口,缺少一种有效的服务自动注册与发现机制。
现有技术中,事务操作会直接操作生产数据,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工作量大,效率低,而且由于事务操作会涉及大量多态版本的管理和数据的变更,很容易造成数据混乱,风险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系统初始化,初始化后的数据目录至少包括生产数据存储目录和事件数据存储目录;
当监听到业务事务操作,通过委托事务模型交由系统执行该操作。
因为事务操作会造成数据的变更,风险较大,所以不充许业务直接操作生产数据,通过委托事务模型交由系统执行。
进一步的,该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查询请求,执行该查询请求。
因为查询不会造成生产数据的损坏,所以充许业务直接查询生产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业务事务操作包括:增加、删除或修改。
进一步的,所述生产数据目录和事件目录包括地区、场景和实例三层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生产数据目录中保存的数据为生产数据的标识和接口。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管理方法包括三层结构,分别为地区、场景和实例。所述的业务事务操作,包括以下操作:
1)地区管理:对地区新增实例的管理:系统新增地区实例流程,当监听到地区业务触发事件,通过委托事务模型交由系统部署新的实例数据库,自动配置相关目录;然后进行系统回填操作,给出结果以待审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球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环球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54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灯饰配件(侧发光圈‑圆)
- 下一篇:吊灯(MD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