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表面等离子激元的隧穿效应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234942.X | 申请日: | 2017-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5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 发明(设计)人: | 孙运何;李茁;孙恒一;汪宽;宋佳佳;陈新蕾;顾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P5/08 | 分类号: | H01P5/08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表面 等离子 效应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人工表面等离子激元的隧穿效应,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波导、过渡波导、支持人工表面等离子激元的等离子波导,以及中间填满零等效介电常数的材料的隧穿通道,其中,矩形波导,过渡波导以及等离子波导依序连接,且分别沿隧穿通道对称设置;及
矩形波导的金属上壁被部分抠除后,并在金属上壁被抠除的部分沿z方向周期排列金属条,形成过渡波导与等离子波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表面等离子激元的隧穿效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波导内填充介电常数为εr的介质,任意一端的矩形波导作为导波信号的输入端,另一端的矩形波导作为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表面等离子激元的隧穿效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波导上的金属条宽度由0连续变化到w。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表面等离子激元的隧穿效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离子波导上的金属条宽度为w。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表面等离子激元的隧穿效应,其特征在于,矩形波导长度为l1,过渡波导长度为l2,等离子波导长度为l3,在此基础上,分别用长度为l4、宽度为wc的倒U型、H型、U型隧穿通道连接等离子波导,矩形波导、过渡波导及等离子波导中填充了介电常数为εr1的介质,隧穿通道填充了相对介电常数为εr2的介质,其等效介电常数为零,并且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中周期排列了金属条。
6.一种人工表面等离子激元的隧穿效应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矩形波导内的TE10模式转换成人工表面等离子激元,在隧穿通道的作用下,产生的人工表面等离子激元从隧穿通道一端隧穿到另一端,并在对称的等离子波导的作用下,再转换成人工表面等离子激元的传输;隧穿的效果不受形状的影响,在90度弯折的隧穿通道内进行高效的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494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