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页岩气储层渗透率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233475.9 申请日: 2017-04-11
公开(公告)号: CN108694264B 公开(公告)日: 2022-02-22
发明(设计)人: 金武军;李军;武清钊;路菁;张军;王晓畅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主分类号: G01N15/08 分类号: G01N15/08;G01N24/08
代理公司: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代理人: 孙向民;廉莉莉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确定 页岩 气储层 渗透 方法
【说明书】:

公开了一种确定页岩气储层渗透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2)得到核磁共振孔径分布;3)拟合页岩岩心样品的渗透率测试数据与所述孔隙结构指示参数值之间的关系,建立页岩岩心的渗透率模型;4)基于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获得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结构指示参数值;5)结合页岩岩石相分类,将步骤4)中所获得的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结构指示参数值代入步骤3)中建立的渗透率模型中,从而得到了页岩气储层的渗透率。本发明提出的确定页岩气储层渗透率的方法,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裂缝贡献估计不足及无法对纳米有机质孔进行有效表征的双重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汽地球物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确定页岩气储层 渗透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页岩气(Shale Gas)是指以游离和吸附方式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它 岩性夹层中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储量巨大, 具有广阔的开采利用前景。

页岩气储层的渗透率是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参数,渗透率不仅是 气藏工程建模的关键参数,对产能评价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压裂设计及页 岩气生产过程也至关重要。

在页岩渗透率的测井评价上,国外一般采用岩心刻度的方法建立地区经验 公式或模型对渗透率进行预测;国内在页岩渗透率方面所开展的研究工作较少, 孙建孟等(孙建孟,闫国亮.渗透率模型研究进展[J].测井技术,2012, 36(4):329-335)指出基于孔渗关系建立起来的拟合公式相关性差,导致渗透率评 价精度低、可靠性差。核磁共振T2谱能够反映孔隙结构,常用来对渗透率进行 预测(邹良志,刘清华.核磁共振测井渗透率模型分析[J].国外测井技术, 2011(3):27-31;J.K.Hassall.Comparison of permeabilitypredictors from NMR, Formation Image and other logs in a carbonate reservoir[J].2004,SPE,88683)。现有 的基于核磁共振的渗透率模型有两个,分别为Coates-束缚水渗透率模型和SDR- 弛豫时间渗透率模型,例如,Coates模型是通过T2截止值的确定来区分束缚流 体和可动流体进而计算地层渗透率的,然而上述模型在页岩中存在两点不足之处,其一是模型将裂缝或微裂缝仅当作大孔对待,这样并没有凸显裂缝或微裂 缝对渗透率的显著贡献作用;其二是由于页岩气储层中发育大量的纳米有机孔, 其孔径通常小于粘土孔,采用上述模型处理时会将纳米有机孔当作束缚流体对 待,显然这无形中忽略了纳米有机质孔对渗透率的贡献。此外,肖亮等人(肖 亮,刘晓鹏,毛志强.结合NMR和毛管压力资料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J].石油 学报,2009,30(1):100-103;肖忠祥,肖亮.基于核磁共振测井和毛管压力的储 层渗透率计算方法[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8,42(10):868-871)提出了一种结合 NMR和毛管压力资料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然而,该评价方法依赖于核磁共 振横向弛豫时间几何平均值的确定,且并没有给出孔隙结构参数的具体构建方 法和步骤。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既充分考虑裂缝又兼顾纳米有机质孔发育的基 于孔隙结构的渗透率评价模型及方法。

公开于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 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页岩 的孔径分布的确定页岩气储层渗透率的方法,能够克服现有评价方法的缺点和 不足。

本发明的确定页岩气储层渗透率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

2)将在井下条件下获得的核磁共振T2谱与步骤1)所获得的页岩岩心样品 的孔径分布达到最佳匹配时二者的转换关系,从而得到核磁共振孔径分布,其 中T2指的是核磁共振T2弛豫时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34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