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源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带有背光源的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33082.8 | 申请日: | 201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5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H04W5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52831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源 控制 方法 装置 以及 带有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光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的控制方法、一种背光源的控制装置以及一种带有背光源的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带背光的终端的背光控制方法大都是在任意按键按下后,背光就点亮,一段时间后再自动熄灭,从而降低耗电量。而这些终端在光线比较暗的时候,使用者必须先按下任意按键激活按键背光,才能够看到当前终端的状态,但是此时因为已经按下按键,已经改变了该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从而查看到的信息不是终端真正的使用状态。现有技术中,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使用加速度传感器判断自动开启背光源的操作,但是没有考虑到在显示屏倒置时,如果终端运动,背光源也会点亮,造成误判断,浪费电能。然而,如果在显示屏倒置时背光源不点亮,则无法解决人在晚上躺在床上时使用终端时显示屏不亮的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如何在光线较暗即夜晚状态下时,解决用户倒置使用终端时背光源不点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背光源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背光源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带有背光源的终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背光源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查终端所处的环境的亮度;判断所述终端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如果所述终端处于运动状态且所述亮度小于预设亮度,则判断所述终端的显示屏模块的方向;判断所述显示屏模块的方向是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如果是,则控制开启所述终端的背光源,否则,不开启所述终端的背光源。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技术方案的背光源的控制方法,通过对环境亮度的检查,以及对终端是否处于运动状态的判断,如果终端所处环境亮度低于预设亮度且终端处于运动状态,则判断显示屏模块的方向,如果显示屏模块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内,认为此时终端处于用户躺下时能够看到的范围,此时开启背光源才能使用户看到显示屏上的信息,开启背光源才是有意义的。如果不对显示屏模块的方向进行判断,只要终端在低于预设亮度且处于运动状态即开启背光源,在很多时候用户是无法看到的,也就是无意义的,造成电能的浪费。因此,在判断终端处于夜晚状态光线较暗且处于运动状态时,进一步判断显示屏模块的方向,能够减少误判断,使背光源在用户需要看到并且能够看到的时候开启,减少电能的浪费。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背光源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判断终端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具体包括:通过所述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终端在彼此垂直的三个轴中的任一轴上的加速度变化量,确定所述终端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其中所述三个轴中的第一轴垂直于所述终端的显示屏模块,并且朝向所述显示屏模块外侧的方向为所述第一轴的加速度的正方向。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终端中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终端在空间坐标系中三个方向的轴上的加速度,进而可以判断出终端在每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量,终端从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的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会发生变化,从而根据加速度判断出终端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对终端所在的彼此垂直的三个空间坐标轴相对于显示屏模块的方向及其中第一轴的正方向进行设定,能够根据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加速度的方向来判断终端运动的方向,并且能够判断出显示屏模块的朝向。从而,为了避免用户在拿起终端时,只有触发终端状态才能点亮背光源,因此在判断出终端运动时自动开启背光源,能够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显示屏模块的方向是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具体包括:确定所述第一轴上的加速度方向与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角度,如果所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阈值,则判定所述显示屏模块的方向在预设角度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30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