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助眠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233019.4 | 申请日: | 2017-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3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43113 | 代理人: | 何为,李宇 |
| 地址: | 556000 贵州省黔***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眠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助眠茶,特别是一种助眠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人失眠的主要原因有:
1、环境原因:环境能让生理产生化学反应。比如室内强光、环境噪音、温度不适宜等。
2、心理原因: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常常会不自觉就出现焦虑、急躁、不安等情绪,大脑就会出现功能性障碍以至于失眠。
3、身体原因:比如心脏功能会下降从而导致心脏病,还有夜间肌阵挛综合征、脑疾病一类的。这些是导致失眠很重要的原因。
4、压力过大:现在的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强,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人们的心境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往往这些影响也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
5、个体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前饮茶,饮咖啡,吸烟等。
6、精神因素:包括因某个特别事件引起兴奋,忧虑所致的机会性失眠。
7、情绪因素:我们有时候因为精神的不佳或者一些事情而导致情绪失控,情绪往往是可以引起的心境上一定的改变的,而这种改变往往会伴随着一些事情,好的或者坏的,开心或者悲伤都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
目前市场上的助眠药基本上是安眠类药剂,有很大的副作用,而且有依赖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眠茶及其制备方法,其泡水喝有助眠降压、补气养血、镇定安神、美容养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助眠茶,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干花生叶20~30份,干桂圆15~20份,干红枣10~20份,干橙片10~20份,或者干花生叶20~30份,干枸杞15~20份,干红枣10~20份,干橙片10~20份。
上述助眠茶的制备方法是:
步骤1:将花生植株中部无病虫害、无黄叶的花生叶摘回洗净,置于烘箱100℃烘烤4小时,制成干花生叶;
步骤2:将市场上买回的橙子洗净,横切成片,厚度0.5厘米左右,置于烘箱100℃烘烤4小时,制成干橙片;
步骤3:将市场上买回的干红枣去核,干桂圆去壳,置于烘箱100℃烘烤20分钟进行高温杀菌;
步骤4:按重量份,取干花生叶20~30份,干桂圆15~20份,干红枣10~20份,干橙片10~20份,或者干花生叶20~30份,干枸杞15~20份,干红枣10~20份,干橙片10~20份混合均匀;
步骤5:包装,即可。
所述橙子选择个头较小(直径60mm以下)的。
本发明助眠茶泡水喝有助眠降压、补气养血、镇定安神、美容养颜的功效,而且来源丰富,成本较低,属于一种天然保健茶,无任何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助眠茶的重量份原料组成为:干花生叶20克,干桂圆15克,干红枣10克,干橙片10克。
本实施例助眠茶的制备方法是:
步骤1:将花生植株中部无病虫害、无黄叶的花生叶摘回洗净,置于烘箱100℃烘烤4小时,制成干花生叶;
步骤2:将市场上买回的橙子,选择个头小的,洗净,横切成片,厚度0.5厘米左右,置于烘箱100℃烘烤4小时,制成干橙片;
步骤3:将市场上买回的干红枣去核,干桂圆去壳,置于烘箱100℃烘烤20分钟进行高温杀菌;
步骤4:按重量份取干花生叶20份,干桂圆15份,干红枣10份,干橙片10份混合均匀;
步骤5:包装,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只是助眠茶的重量份原料组成为:干花生叶30克,干桂圆20克,干红枣20克,干橙片20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只是助眠茶的重量份原料组成为:干花生叶25克,干桂圆17克,干红枣17克,干橙片18克。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助眠茶的重量份原料组成为:干花生叶20克,干枸杞15克,干红枣10克,干橙片10克。
本实施例助眠茶的制备方法是:
步骤1:将花生植株中部无病虫害、无黄叶的花生叶摘回洗净,置于烘箱100℃烘烤4小时,制成干花生叶;
步骤2:将市场上买回的橙子,选择个头小的,洗净,横切成片,厚度0.5厘米左右,置于烘箱100℃烘烤4小时,制成干橙片;
步骤3:将市场上买回的干红枣去核后与干枸杞一起置于烘箱100℃烘烤20分钟进行高温杀菌;
步骤4:按重量份取干花生叶20份,干枸杞15份,干红枣10份,干橙片10份混合均匀;
步骤5:包装,即可。
实施例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未经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30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慧景区安全敏感监测管理装置
- 下一篇:监控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