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被动/主动控制可选择的纵向直线振动抑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32838.7 | 申请日: | 201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4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董小闵;李文峰;席军;于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 |
代理公司: | 重庆谢成律师事务所 50224 | 代理人: | 刘贻行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被动 主动 控制 可选择 纵向 直线 振动 抑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被动/主动控制可选择的纵向直线振动抑制装置,包括台架、设置于台架上的旋转型磁流变阻尼器和用于将纵向直线振动产生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以使旋转型磁流变阻尼器对振动进行抑制的运动转换机构,旋转型磁流变阻尼器内填充有磁流变液并可在磁场作用下改变磁流变液剪切屈服应力;还包括用于主动驱动外套体转动以使旋转型磁流变阻尼器与运动转换机构配合进行主动振动抑制的主动抑制驱动机构;本振动抑制装置不但具有被动减振和半主动减振的安全性,而且还具有主动减振的性能;可适用于光电跟瞄型智能隔振平台上,在安装到多自由度隔振平台上后,可有效对车载环境造成的振动进行有效抑制,提高光电跟瞄设备的工作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构振动控制平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被动/主动控制可选择的纵向直线振动抑制装置。
背景技术
结构振动控制是当前结构工程的高科技领域之一,依据是否需要外界能源,结构控制可分为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四类,被动控制也称无源控制,它不需要外部输入能量,而主动控制的过程则依赖于外界激励和结构响应信息,并需要外部输入能量,提供控制力,半主动控制也利用结构响应或外界激励信息,但仅需要输入少量能量以改变控制系统形态,达到改变结构动力特性从而减轻响应的目的。混合控制指的是上述三类控制的混合应用,在结构上同时施加主动和被动控制,整体分析其响应,既克服纯被动控制的应用局限,也减小控制力,进而减小外部控制设备的功率、提交、能源和维护费用,增加系统的可靠性。
在光电跟瞄技术领域,光电跟瞄设备工作时对其支撑平台在振动环境下的稳定性要求很高,将设备安放在车载平台上时,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获取更多的信息,但车载环境的随机振动及冲击将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为对车载环境的随机振动进行抑制,保证光电跟瞄设备的正常运行,现有技术中,针对车载环境的随机振动结构的外部纵向直线振动的抑制装置有多种,通常采用油液减振器,利用油液通过可变截面积的流动通道来产生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阻尼力,这种方法需要采用阀结构控制流动通道通过面积,导致结构可靠性不高,易于产生故障;另一方面,由于被控结构需要适应复杂的外部环境,普通油液减振器的阻尼特性无法跟随外部环境进行自适应调节,导致被控结构对象难以达到最优的性能;为解决此问题,有人设计了一种利用磁流变阻尼器与弹性元件相结合进行振动抑制的被动/主动控制可选择的纵向直线振动抑制装置,并且设置有运动转换机构,弹性元件设置在运动转换机构与直线振动抑制装置之间,该装置仅能实现被动-半主动的减振控制,不但被动减振性能较差、半主动减振性能有限,而且不能实现主动减振,减振功能有限,且该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且结构不够紧凑,不利于使用到各种精密设备中。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结构振动控制装置进行改进,使其结构简单且紧凑,不但具有被动减振和半主动减振的安全性,而且还具有主动减振的性能,且能耗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被动/主动控制可选择的纵向直线振动抑制装置,其结构简单且紧凑,不但具有被动减振和半主动减振的安全性,而且还具有主动减振的性能,且能耗比较低。
本发明的被动/主动控制可选择的纵向直线振动抑制装置,包括台架、设置于台架上的旋转型磁流变阻尼器和用于将纵向直线振动产生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以使旋转型磁流变阻尼器对振动进行抑制的运动转换机构;
旋转型磁流变阻尼器包括以可被驱动转动的方式支撑设置于所述台架上的外套体、与外套体内套转动配合的转子和填充于外套体与转子之间的磁流变液,所述磁流变液可在磁场作用下改变剪切屈服应力以使旋转型磁流变阻尼器由被动控制向半主动控制转变;
所述运动转换机构的旋转运动输出部分内套于所述旋转型磁流变阻尼器的转子并固定连接;
所述被动/主动控制可选择的纵向直线振动抑制装置还包括用于主动驱动外套体转动以使旋转型磁流变阻尼器与运动转换机构配合进行主动振动抑制的主动抑制驱动机构,所述主动抑制驱动机构非工作状态下可对外套体形成锁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28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滤波器磁心
- 下一篇:一种用于逆变器TEP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