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车组逐级提速联调联试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29442.7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4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赵鑫;许聪;左自辉;刘磊;王小铁;白鑫;侯福国;姜昕良;张可新;刘春雨;王立乾;梁倩;张岳松;韩春明;贾添淇;田长海;彭博;张亚楠;张艳磊;陆续;蒋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17/08 | 分类号: | G01M1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组 逐级 提速 联调联试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动车组逐级提速联调联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列车在轨道上以第一运行速度运行时的控制参数,所述控制参数包括轨道几何状态参数、动车组动力学响应参数、接触网状态参数,所述第一运行速度为预设的设计速度下的等级速度;
判断所述控制参数是否满足预设的安全控制条件;
若满足,则根据预存的设计速度与等级速度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二运行速度,并发出提速指令,使列车在轨道上以所述第二运行速度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几何状态参数包括高低偏差、轨向偏差、轨距偏差、水平偏差和三角坑偏差;
所述动车组动力学响应参数包括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和轮轴横向力;
所述接触网状态参数包括硬点、一跨内高差、燃弧时间和燃弧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控制条件包括:若设计速度为200km/h或250km/h,则:
高低偏差小于11mm,轨向偏差小于8mm,轨距偏差在-6mm-8mm,水平偏差小于10mm,三角坑偏差小于8mm;
脱轨系数小于0.8,轮重减载率不存在连续两个峰值大于0.8,轮轴横向力小于10kN与动车组静轴重之和的三分之一;
硬点小于588m/s2,一跨内高差小于150mm,最大燃弧时间小于100ms,燃弧次数小于1次/160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控制条件包括:若设计速度为300km/h或350km/h,则:
高低偏差小于8mm,轨向偏差小于6mm,轨距偏差在-5mm-7mm,水平偏差小于7mm,三角坑偏差小于7mm;
脱轨系数小于0.8,轮重减载率不存在连续两个峰值大于0.8,轮轴横向力小于10kN与动车组静轴重之和的三分之一。
硬点小于686m/s2,一跨内高差小于150mm,最大燃弧时间小于100ms,燃弧次数小于1次/160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级速度的最大值为设计速度的110%;所述等级速度的速度差为10km/h或20km/h。
6.一种动车组逐级提速联调联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列车在轨道上以第一运行速度运行时的控制参数,所述控制参数包括轨道几何状态参数、动车组动力学响应参数、接触网状态参数,所述第一运行速度为预设的设计速度下的等级速度;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控制参数是否满足预设的安全控制条件;
执行模块,当所述控制参数满足所述安全控制条件时,根据预存的设计速度与等级速度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二运行速度,并发出提速指令,使列车在轨道上以所述第二运行速度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几何状态参数包括高低偏差、轨向偏差、轨距偏差、水平偏差和三角坑偏差;
所述动车组动力学响应参数包括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和轮轴横向力;
所述接触网状态参数包括硬点、一跨内高差、燃弧时间和燃弧次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控制条件包括:若设计速度为200km/h或250km/h,则:
高低偏差小于11mm,轨向偏差小于8mm,轨距偏差在-6mm-8mm,水平偏差小于10mm,三角坑偏差小于8mm;
脱轨系数小于0.8,轮重减载率不存在连续两个峰值大于0.8,轮轴横向力小于10kN与动车组静轴重之和的三分之一;
硬点小于588m/s2,一跨内高差小于150mm,最大燃弧时间小于100ms,燃弧次数小于1次/16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944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