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张紧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28682.5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0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绒彩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9/10 | 分类号: | B65H5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11321 | 代理人: | 李光松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张紧丝线的张紧机构。
背景技术
丝线在行走和缠绕过程中,通常需要张紧机构对其张紧以使其保持一定张力以保障丝线在行走和缠绕时不出现混乱。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张紧机构,该张紧机构包括一个支撑轴、套设在支撑轴上的套管、设置在套管内并同时套设在支撑轴上的扭簧以及与套管固定连接的张紧凸轮。张紧凸轮的凸轮面供丝线行走,扭簧为张紧凸轮提供扭转力以使张紧凸轮始终与丝线接触并为使丝线在一定张力行走。当丝线张力变化时,张紧凸轮通过扭转以适应丝线张力的变化。然而由于张紧凸轮的凸轮面自身结构的特点,当因丝线张力过大使得张紧凸轮转动角度过大时,凸轮面可能转过了其中曲率变化的部分,从而使得张紧凸轮不能起到张紧的作用。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产生,现有技术通过更换扭转系数大的扭簧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虽然大扭转系数的扭簧不会在张力过大时使得张紧凸轮转动角度过大,但却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即,当丝线的张力较小时,并发生变化时,张紧凸轮因扭簧的扭转系数过大而几乎不发生转动,从而无法适应丝线张力的变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适应较大张力变化的张紧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张紧机构。
1、一种张紧机构,包括:
张紧凸轮,其具有供丝线行走的凸轮面;
第一套管,其与所述张紧凸轮固定连接;
支撑芯轴,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支撑芯轴上;
第二套管、第三套管,两者均套设在所述支撑芯轴上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套管轴向上的两侧;
第一扭簧、第二扭簧以及第三扭簧,三者均套设在所述支撑芯轴上并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以及所述第三套管的内孔中以使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以及所述第三套管在扭力下相对所述支撑芯轴转动,且所述第一扭簧的扭转系数小于所述第二扭簧的扭转系数而大于所述第三扭簧的扭转系数;
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之间,所述第二结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三套管之间;其中:
当所述第一套管在所述张紧凸轮带动下朝一个方向转动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二套管借助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一套管转动以增加所述张紧凸轮单位转动角度所需扭转力;当所述第一套管在所述张紧凸轮带动下朝另一个方向转动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三套管借助所述第二结合部与所述第一套管转动以减小所述张紧凸轮单位转动角度所需扭转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结合部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相对端面的第一止挡块和第二止挡块,所述第二结合部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三套管相对端面的第三止挡块和第四止挡块,所述第一止挡块和所述三止挡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套管周向上两个位置,以当所述第一套管朝一个方向转动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止挡块推抵所述第二止挡块以带动所述第二套管转动,当所述第一套管朝另一个方向转动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三止挡块推抵所述第四止挡块以带动所述第三套管转动。
优选地,所述支撑芯轴伸出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三套管的两端形成分别形成有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所述第一限位台与所述第二套管之间以及第二限位台与所述第三套管之间均设置有压簧。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张紧凸轮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张紧凸轮由陶瓷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管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轴承转动装设在所述支撑芯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张紧机构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张紧机构可通过第一扭簧、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的结合、第一扭簧和第三扭簧的结合来适应不同大小的张力以及不同张力变化范围的丝线,使得调节张力变化范围增大,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张紧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张紧机构来说,能够应用于各种张力的丝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张紧机构的分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张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A的放大视图。
图4为张紧凸轮和第一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张紧机构的平面剖视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绒彩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太仓绒彩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86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线护套设备用传导机构
- 下一篇:一种卷头自动固定与收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