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液注浆泵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7403.3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47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郭玉森;仲涛;刘谦;秦忠虎;宁建;杨馥源;刘铮;杨志平;曾斌;徐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岩学院 |
主分类号: | F04B9/129 | 分类号: | F04B9/129;F04B53/00;F04B15/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李天雄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液注浆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液注浆泵,包括泵壳,泵壳内安装有:第一泵体模块、调温箱、第二泵体模块,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分别与调温箱上下端面连接固定;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均设有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之间还安装有主动电机,主动电机的主动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第一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与设置在第一泵体模块的轴套上的第一副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第二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二副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与总排液管连通,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的总排液管均与混液器连接,混液器与输出管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浆泵,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混合两种液体的双液注浆泵。
背景技术
在公开号为CN104074701B的中国发明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清洗功能的气动双液注浆泵,其主要是采用气缸提供动力,同时采用第一组工作缸和第二组工作缸提供吸力。这种双液注浆泵虽然具备节约材料、防止堵塞、自动清洗等优点,但是由于其采用气缸提供动力,势必采用高压气体驱动气缸。而高压气体一般都需要空气压缩机提供,而在井下开挖巷道的过程中,一般是先挖出巷道基本型,然后采用顶板加固材料通过双液注浆泵抽取、混合后对顶板进行加固。这就使得必须 对上述双液注浆泵配套一个空气压缩机或者在进行铺设高压气管,而在开挖巷道时一般不会及时铺设高压气管,那么只能配套一个空气压缩机。
而在巷道开挖的环境中,灰尘较多而且空气压缩机的噪音一般都比较大,除了影响施工环境外(噪音污染),还会由于巷道中含有较多灰尘的空气进入空气压缩机后造成空气压缩机的堵塞,甚至损坏。另外,如果空气压缩机传输给上述双液注浆泵的高压气体中存在较多灰尘的话也会造成上述双液注浆泵内部气缸、气管堵塞,最终导致上述双液注浆泵损坏。就算采滤芯进行过滤,由于灰尘较大,
另外,上述双液注浆泵由于采用一个气缸作为驱动部件,其可扩展性和后期维修成本都比较高,具体表现在:
1、一旦需要两种以上的材料进行混合注浆,那么上述双液注浆泵就无法使用,而且基本上无法扩展,这在生产上后续的开发过程中会造成比较大的困难。
2、由于采用气缸作为驱动部件,一旦气缸损坏就只能整体更换,成本较高,而且拆装不方便。
3、如果在进行多种液体混合的过程中,每种液体的吸入比例不一样,那么上述双液注浆泵是无法实现的,其只能做到两种液体1:1吸入、混合。
故申请人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模块化的双液注浆泵,其每个吸入口对应一个泵体模块,而且其采用电机驱动来代替掉气缸驱动,这样不仅能使得其扩展性非常好。而且后期维修成本、使用成本也会大幅度降低,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液注浆泵,其采用模块化设计且利用电机驱动、同时具备可调整吸入比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液注浆泵,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前面板、后面板、两块侧面板,所述的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通过侧面板连接固定;
所述的前面板、后面板、两块侧面板顶部通过顶板密封装配,且所述的前面板、后面板、两块侧面板、底座之间相互密封装配;
所述的前面板、后面板、两块侧面板、底座、顶板共同构成泵壳,所述的泵壳内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第一泵体模块、调温箱、第二泵体模块,所述的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分别与调温箱上下端面连接固定;
所述的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结构完全相同,且均设有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所述的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上还分别设有第一进液单向阀、第二进液单向阀、第一出液单向阀、第二出液单向阀,所述的第一进液单向阀、第二进液单向阀的A端与外部吸液管连通、B 端与吸液缸连通,所述的外部吸液管靠近吸液口处设有止回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岩学院,未经龙岩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74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