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线夹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27235.8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8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孙鲁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鲁桐 |
主分类号: | F16L21/08 | 分类号: | F16L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400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文***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用于管线和管线连接的机械装置,尤其是一种一种管线夹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有许多场合要求两根管子搭接起来,以实现较长距离的输气或输液。例如在贫水地区农田浇灌中,农民经常要在几公里外的水源处安置抽水机,然后用软管或软带等管线把水引送到农田进行浇灌(或喷灌、滴管)。一些情况下,长的距离要搭接数十段管线,并设置多个连接接头。目前人们惯常的做法是,在两接头处插一内管后用麻绳(或铁丝、布条)捆绑扎实。但这样的做法十分不方便,每次农田浇灌和园林喷药都要反复重演,花费较长时间,同时需用许多物料。因此,传统的做法增加了农民的种地成本,同时消耗了他们的体力。如果捆绑不扎实,就会出现漏液漏气现象,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再去连接更加麻烦。如果采用活接头,一来成本较高,二来使用不便。这两种方式均存在使用繁琐不便,同时存在浪费现象和成本较高的问题。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方便连接管线的管线夹锁装置。
本发明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管线夹锁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分别用于插入一第一管线头和一第二管线头连接;第一压套和第二压套,位于所述壳体内;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导向管和所述第一压套连接;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导向管和所述第二压套连接;第一锥形管,与所述第一压套连接;第二锥形管,与所述第二压套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锥形管与所述第二锥形管相对设置;内管,所述内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导向管、所述第二导向管、所述第一压套、所述第二压套、所述第一锥形管和所述第二锥形管的最小内径,且所述内管穿过所述第一压套、所述第二压套、所述第一锥形管和所述第二锥形管;连杆,与所述第一压套连接;以及手柄,与所述连杆和所述壳体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当按下手柄时,连杆推开第一压套,且第一弹簧被压缩,第二弹簧被压缩;当松开手柄时,第一压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将第一管线头夹持。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管线夹锁装置还包括:第一销轴,用于连接所述手柄与所述壳体;以及第二销轴,用于连接所述连杆和所述第一压套。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锥形管和第二锥形管的锥形头处设有“W”形开缝。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一管线头的外径小于第一导向管的内径且大于内管的外径,且第二管线头的外径小于第二导向管的内径且大于内管的外径。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之一在于:
本发明管线夹锁装置中,第一压套和第二压套分别与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连接,第一锥形管与第一压套连接,第二锥形管与第二压套连接,内管的外径小于第一导向管、第二导向管、第一压套、第二压套、第一锥形管和第二锥形管的最小内径,且内管穿过第一压套、第二压套、第一锥形管和第二锥形管。因此,本发明方便管线间的夹锁连接。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示出本发明管线夹锁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的附图标记:
1、弹簧;2、导向管;3、压套;4、连杆;5、锥形管;6、手柄;7、壳体;8、内管;9、第一销轴;10、第二销轴。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鲁桐,未经孙鲁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72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