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27187.2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7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谢仁宏;陈颖;芮义斌;李鹏;郭山红;张天乐;袁小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吴茂杰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健 自适应 波束 形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字阵列雷达波束形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低副瓣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在无线通信、雷达、声呐、医学成像、射电天文学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常规自适应波束形成假设已知期望信号导向矢量的确切知识,但是实际中波束形成的性能被各种误差影响,为修正偏差,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应运而生。
对于设计性能优良的自适应波束形成器,要考虑到稳健性、副瓣电平控制以及干扰抑制三方面因素,因此会采用一些技术措施达到此目的。传统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中,对角加载算法通过处理采样数据协方差矩阵,使之更接近于理想的干扰加噪声矩阵,也即在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MVDR)波束形成器的目标函数中添加一个正则项,能增强稳健性,但这种方法缺乏严格的理论基础来准确的选择最优加载电平。基于特征空间的算法是在信号处理前先将假设的导向矢量投影到信号加干扰子空间中而不是直接使用失配的期望信号的导向矢量,虽然此种方法能提高稳健性,但是在低信噪比时发生子空间缠绕从而大大降低了波束形成器的性能。传统的基于最坏情况性能最优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需要对期望信号导向矢量的误差进行约束并选择一个不确定集常数作为其上界,理论上此种方法归类于对角加载算法,难以确定不确定集常数,而且现实中这种约束过于保守。
以上这些算法存在的共同问题是:自适应波束形成不能在增强稳健性的同时满足低副瓣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不但稳健性好,而且副瓣低。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0)信号采样:对雷达阵列的接收信号以一定的快拍数进行采样;
(20)导向矢量修正:根据采样数据,求取导向矢量之后修正导向矢量;
(30)权重矢量求取:根据协方差矩阵和修正后的导向矢量,以凸优化方法求解添加副瓣约束的MVDR模型,得到模型权重矢量;
(40)自适应权系数获取:由模型权重矢量得到的方向图判断副瓣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如否,则增大快拍数,转向(10)信号采样步骤;如是,则将模型权重矢量确定为自适应权系数;
(50)形成波束:将接收信号与所述自适应权系数进行乘积运算,得到自适应波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
1、稳健性好:本发明添加副瓣约束的MVDR自适应波束形成器模型,此模型为凸优化模型,运用MATLAB的CVX工具箱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权重矢量。与已有的经典算法相比,不但稳健性较好,而且干扰抑制加深;
2、副瓣低:本发明通过使用阵列加权矢量作为自适应波束设计的优化变量,在原有的MVDR自适应波束形成模型上添加副瓣约束条件,以此实现低副瓣的性能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的主流程图。
图2为图1中修正导向矢量步骤的流程图。
图3为图1中获取自适应权系数步骤的流程图。
图4为副瓣约束为-30dB时,采用本发明方法得到的波束方向图。
图5为副瓣约束为-30dB时,采用本发明方法时输出SINR随着DOA误差的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总体思想为:在MVDR波束形成器的基础上,先利用迭代方法对期望信号导向矢量误差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较为准确的导向矢量,之后将其带入到增加副瓣电平约束条件的MVDR波束形成器中,采用凸优化方法求解满足副瓣电平约束的全局最优解,优化出的输出功率最大作为性能判断依据,满足约束条件下,得到最优自适应权系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信号采样:对雷达阵列的接收信号以一定的快拍数进行采样;
(20)导向矢量修正:根据采样数据,求取导向矢量之后修正导向矢量;
根据采样数据,求取导向矢量和修正导向矢量。求取导向矢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详细说明,现结合图2具体说明修正导向矢量,其中为现有方法求取的导向矢量;e为修正的导向矢量误差,e⊥为其正交分量;其中Θ=[θ1,θ2]为期望信号到达范围,且假设干扰信号不在此空间区域,d(θ)表示从假设方向θ来的期望信号的导向矢量;U为C特征分解后的子空间,包含真实导向矢量,为其补子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71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装盒(果π菠萝风味饮料)
- 下一篇:包装盒(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