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u2+离子促进多粘类芽孢杆菌增殖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26769.9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9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臧埔;郜玉钢;肖茹雪;赵岩;何忠梅;祝洪艳;李新殿;赵露;邸鹏;杨鹤;刘双利;王立岩;王艳芳;卢宝慧;包京珊;张连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38 | 分类号: | C12N1/38;C12N1/20;C12R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118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u2 离子 促进 多粘类 芽孢 杆菌 增殖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u2+离子促进多粘类芽孢杆菌增殖及其应用方法,属于生物农药与生物医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参内生多粘类芽孢杆菌具有多种生理、药理活性。可产生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如固氮酶、植物激素、多糖、水解酶类、抗生素等,在包括生物固氮、促进植物生长、开发新型抗生素、抑制植物病害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大和人们对健康及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微生物农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发明采用人参内生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是从人参植株中分离获得的,该菌株的发酵液对人参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 Whetz)、人参锈腐菌(Cylindrocarpondestructans Zinns)、人参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hinseng Wang)、人参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人参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 App)及人参细菌性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等病原菌具有明显的防病效果,表现了良好的生防前景,因此如何寻找一种低成本、高效快捷的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制剂工业化放大培养方式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进一步较好地开发利用该菌株进行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本发明系统研究了Cu2+离子促进多粘类芽孢杆菌增殖及其应用方法,旨在高效生产该菌,为该菌株生物农药和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发明内容
一种Cu2+离子促进多粘类芽孢杆菌增殖及其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1)一种Cu2+离子促进多粘类芽孢杆菌增殖的培养基,按质量体积比计,包括: Cu2+ 离子10-5000mg/L,马铃薯200g/L,葡萄糖20g/1L;(2)一种Cu2+离子促进多粘类芽孢杆菌增殖应用方法:无菌条件下,向灭菌的含Cu2+离子浓度为10-5000mg/L的PDB培养基中,接种活化的OD600值为0.5的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液,接种量为0.1%,置于28℃、120r/min条件下恒温震荡培养72h;(3)一种促进多粘类芽孢杆菌增殖的培养基应用方法,可提高多粘类芽孢杆菌增殖的生物量,缩短粘类芽孢杆菌增殖的延迟期,提前粘类芽孢杆菌增殖的对数期。
本发明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已于2013年2月5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0.7250。
实例1一种Cu2+离子促进多粘类芽孢杆菌增殖及其应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u2+离子促进多粘类芽孢杆菌增殖及其应用方法,本发明领域技术人员可借助本发明内容,适当改进参数实现,所有的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都视为本发明。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已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和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试验例1 一种Cu2+离子促进多粘类芽孢杆菌增殖及其应用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多粘类芽孢杆菌来自本实验室,已保存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No.7250;葡萄糖、CuSO4·5H2O(北京化工)。纯净水为杭州娃哈哈公司;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1.2仪器与设备
CHA-S型气浴往返恒温震荡培养箱;Tecan Infinite® 200 Pro型多功能酶标仪。
1.3方法
无菌条件下,向每个灭菌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 含Cu2+离子浓度分别为0,10,30,50,100,500,1000和5000mg/L的PDB培养基,每个浓度处理设3次重复,再向每个试管中分别接种0.05ml活化的OD600值为0.5的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液,置于28℃、120r/min条件下恒温震荡培养。分别于0、12、24、36、48、60、72、84、96、108、120h取样测定OD600值。
1.4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农业大学,未经吉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67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手拉铆枪
- 下一篇: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的方法及试剂盒
- 计算机辅助地检测由部件构成的系统中一个或多个基于软件的程序运行中的错误的方法
- 一种电流馈电型大功率高频高压开关电源主电路
- 一种Cu<sub>2-x</sub>Se/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Cu<sub>2-x</sub>Se/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一种Cu2‑xS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一种基于壳聚糖/环糊精双核铜的手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 有机铜剂Cu<sub>2</sub>(CH<sub>3</sub>COO)<sub>4</sub>(BET)<sub>2</sub>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 Fe<sub>3</sub>O<sub>4</sub>/Cu<sub>2-x</sub>S/Au核壳结构的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
- 一种Cu2‑xS/CNT复合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Cu2‑xS/g‑C3N4异质结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