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码器智能门锁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26334.4 | 申请日: | 2017-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1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川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川涛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37/00;E05B13/00;G0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213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密码器 智能门锁 密码器 电子密码器 机械结构 解锁开关 智能锁 开锁 电路连接 手动开锁 输入设定 解锁 钥匙 智能 | ||
本发明为一种密码器智能门锁,在智能门锁上,其特征在于:方案一,机械密码器安装在智能锁上,机械密码器解锁开关与锁机械结构连接,方案二,机械密码器安装在智能锁上,机械密码器和电子密码器连接,电子密码器和智能门锁电路连接,机械密码器解锁开关与锁机械结构连接。实现在智能开锁故障时或没电时,可以通过密码器输入设定的密码,解锁后,手动开锁的功能。不会造成没有钥匙无法开锁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用密码器开锁的智能锁,使用于门锁,门禁领域。
技术背景
现有的智能门锁都有钥匙机械开锁功能,在智能锁没电或失效时,可以用钥匙机械开锁,在有智能开锁功能后,不会有人随身带钥匙,当智能开锁出事故时,无法拿到开锁钥匙,导致无法开锁。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在智能开锁出事故或没电时,不需要钥匙就能开锁的密码器智能门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码器智能门锁,设置好机械密码器的开锁密码后,在智能开锁出事故或没电时,无需钥匙,通过拨动机械密码器即可开锁的智能门锁。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密码器智能门锁,在由锁机构,控制模块,驱动模块,接收模块,辨识模块,电源和各种模块元器件等等构成的智能门锁上,其特征在于:方案一,机械密码器安装在智能锁上,机械密码器解锁开关与锁机械结构连接。拨动密码器,设定解锁密码后按下对位按钮,即完成开锁密码设定,此时用户通过记忆或将密码写入并保存在智能锁app端或上传到云端保存,当智能门锁没电或机电设备出故障,无法智能开锁时,通过用手拨动密码器,输入密码解锁,解锁后,即可转动门锁扶手带动锁舌后缩开锁。方案二,机械密码器安装在智能锁上,机械密码器和电子密码器连接,电子密码器和智能门锁电路连接,机械密码器解锁开关与锁机械结构连接。拨动密码器,设定解锁密码后按下对位按钮,即完成开锁密码设定,此时与其连接的电子密码器会获得对应的机械密码,并通过电路通信模块发送到用户app端或云端储存。当智能门锁没电或机电设备出故障,无法智能开锁时,用户登录app从app端或云端获得当初设定的密码,通过用手拨动密码器,输入密码解锁,解锁后,即可转门锁动扶手带动锁舌后缩开锁。
这样实现的本发明,其有益效果是:在智能开锁故障时或没电时,可以通过密码器输入设定的密码,解锁后,手动开锁的功能。不会造成没有钥匙无法开锁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案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案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械密码器,(2)电子密码器,(3)锁机械结构,(4)解锁开关,(5)锁舌,(6)电路,(7)门锁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但发明之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图1中,在由锁机构,控制模块,驱动模块,接收模块,辨识模块,电源和各种模块元器件等等构成的智能门锁上,机械密码器(1)安装在门锁上,机械密码器(1)的解锁开关(4)与锁机械结构(3)连接。机械密码器(1)由若干密码位。机械密码器密码拨入正确后,解锁开关(4)后移,此时,门锁扶手(7)可以转动,手动转动门锁扶手(7)带动锁舌(5)缩入门锁内,即实现开锁开门。
图2中,在由锁机构,控制模块,驱动模块,接收模块,辨识模块,电源和各种模块元器件等等构成的智能门锁上,机械密码器(1)安装在门锁上,机械密码器(1)和电子密码器(2)连接,电子密码器(2)与电路(6)连接,机械密码器(1)的解锁开关(4)与锁机械结构(3)连接,设置密码后,电子密码器(2)将机械密码器(1)的密码通过智能锁电路发出到app或云端。机械密码器(1)由若干密码位。机械密码器密码拨入正确后,解锁开关(4)前移,插入锁机械结构(3)的联动机构中,此时,手动转动门锁扶手(7)就可带动锁舌(5)缩入门锁内,即实现开锁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川涛,未经李川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63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