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通过声音识别用户身份的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5904.8 | 申请日: | 2017-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0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刘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G06Q1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汉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0 | 代理人: | 朱海波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通过 声音 识别 用户 身份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声音识别用户身份的方法。该用于通过声音识别用户身份的方法包括:根据预先设置的各唤醒词对智能终端设备拾取的声音信号进行唤醒词检测,其中,一个唤醒词对应至少一个用户身份信息;在检测出所述声音信号包含有预先设置的唤醒词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检测出的唤醒词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识别出发出所述声音信号的用户身份。此外,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声音识别用户身份的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用于通过声音识别用户身份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者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支持多用户的智能终端设备通常是指能够被多个用户使用的智能终端设备(例如,物联网设备)。支持多用户的智能终端设备可以具体为智能音箱、智能语音助手以及智能空调等。
为了使支持多用户的智能终端设备能够为其所支持的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也可以称为差分化服务或者差异化服务等),通常需要通过声音来识别用户身份;例如,在智能语音助手支持多用户的情况下,如果智能语音助手所支持的一个用户询问智能语音助手用户本人当天的日程安排,则智能语音助手应该根据对话方的用户身份获取该用户身份所对应的当天的日程安排,并答复该用户,而不是针对不同用户均给出相同的答复或者将其他用户的当天的日程安排作为对话方的当天的日程安排答复用户。
目前,对于支持多用户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而言,通过声音识别用户身份的实现方式通常为:基于声纹识别技术来识别用户身份。
发明内容
但是,由于声纹识别技术实现难度较高,因此,其所需要耗费的资源(例如,计算资源等)通常较大;如果智能终端设备本地使用声纹识别技术来识别用户身份,则不仅需要额外的考虑智能终端设备的硬件配置,还需要考虑智能终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具体而言,由于声纹识别技术需要耗费较多的计算资源,因此,智能终端设备中的负责唤醒功能的芯片无法通过结构相对较为简单的小芯片来实现,然而,结构相对较为复杂的大芯片不但会影响智能终端设备的成本,还会增加智能终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耗电量;而如果智能终端设备将声音信号上传至服务器,由相应的服务器利用声纹识别技术来实现用户身份识别,声纹识别技术的实现难度以及与智能终端设备与服务器的信息交互也会使智能终端设备的响应速度受到影响。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由智能终端设备本地通过声音识别用户身份,会不利于降低智能终端设备的生产成本以及使用成本,而由网络侧的服务器通过声音识别用户身份,一方面不利于提高用户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不利于提高智能终端设备的响应速度,这是非常令人烦恼的技术问题。
为此,非常需要一种改进的用于通过声音识别用户身份的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由智能终端设备本地实现时,完全可以实现在基本上不影响智能终端设备的生产成本以及使用成本的情况下,使用户身份识别具有较佳的准确性,并使智能终端设备具有较好的响应速度。
在本上下文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期望提供一种用于通过声音识别用户身份的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声音识别用户身份的方法,包括:根据预先设置的各唤醒词对智能终端设备拾取的声音信号进行唤醒词检测,其中,一个唤醒词对应至少一个用户身份信息;在检测出所述声音信号包含有预先设置的唤醒词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检测出的唤醒词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识别出发出所述声音信号的用户身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唤醒词对应一个用户身份信息,且不同唤醒词对应不同的用户身份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未经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59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