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数据仓库自动建模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225688.7 | 申请日: | 2017-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9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 发明(设计)人: | 简宋全;李青海;侯大勇;邹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精点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隋金艳,陈家辉 |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数据仓库 自动 建模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仓库建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实现数据仓库自动建模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数据仓库,是为企业所有级别的决策制定过程,提供所有类型数据支持的战略集合。它是单个数据存储,出于分析性报告和决策支持目的而创建。 为需要业务智能的企业,提供指导业务流程改进、监视时间、成本、质量以及控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在进行战略转型过程中,逐渐向业务多元化发展。由此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内部系统,以及越来越多的业务数据量。这给数据管理带来极大的难度,稍有不慎,极易导致数据混乱、准确性降低,使记录数据与实际情况不一致。而一堆混乱的数据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尤其是用以支撑经验管理决策的数据分析环节越来越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
因此需要建立数据仓库,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梳理维度表和事实表,使数据正确、唯一、有效,降低数据的冗余程度,从而根据数据仓库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提升数据分析效率和质量。
目前,很多企业采用人工梳理业务需求、数据来源等,再使用powerdesigner等建模工具,手动建立模型。这种方法耗时长,效率低,需要做大量的重复性工作,难以满足快速多变的市场以及业务变化。
因此急需提出一种能够满足多种业务需求且能够降低大量重复性劳动工作的数据仓库自动建模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大量重复性劳动工作的实现数据仓库自动建模的系统。
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如下方案:
方案一:本方案中的一种实现数据仓库自动建模的系统,包括从元数据库中获取业务模型的获取业务模型模块,以及与获取业务模型模块连接的创建数据仓库模型模块;所述创建数据仓库模型模块将获取业务模型模块中已有的业务模型进行修改、新增操作,通过拖拽操作完成数据仓库模型的创建,并将所创建的数据仓库模型保存至元数据库。
工作原理:
直接将预先存储在元数据库中的业务模型通过人工选择的方式获取到获取业务模型模块中。然后根据具体的业务需要,对获取业务模型模块中的模型模块进行修改、新增等操作,将当前需要的业务模型模块通过拖拽的方式拖拽到创建数据仓库模型模块中生成新的数据仓库模型,并将该数据仓库模型保存至元数据库中。
有益效果:
直接根据现有的存储在元数据库中的各种业务模型,选择需要的业务模型进行获取。再针对具体业务进行修改后,直接拖拽到创建数据仓库模型模块中进行组合,形成新的数据仓库模型并保存至元数据库中。
不仅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要进行多种业务模型的组合修改,还能够从元数据库中调用以前组合过的数据仓库模型进行直接使用。不需要向以往一样需要重头建立数据仓库,只需要对业务模型进行组合、修改或者说直接调用,就能够形成新的数据仓库。
弥补了目前数据仓库人工建模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的不足,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实现了数据仓库模型灵活可变、易修改的需求。
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创建数据仓库模型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创建空模型单元、加载业务模型单元、拖拽相关业务模型单元、修改业务模型单元、新增模型元素单元、和保存数据仓库模型单元;
所述创建空模型单元可创建一个没有表结构和字段内容且能够容纳各个业务模型的空模型;所述空模型自动显示当前元素及其下级元素;
所述拖拽相关业务模型单元可以对加载业务模型单元中已经加载的业务模型中的模型元素拖拽到空模型中;
所述修改业务模型单元可以修改被拖拽至空模型中的业务模型中的元素名称、类型以及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
所述新增模型元素单元可以新增每个业务模型中的模表、字段以及关联关系;
所述保存数据仓库模型单元对空模型中的所有业务模型进行保存,并自动生成数据仓库的模型脚本,存储到元数据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精点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精点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56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