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式转相开关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225473.5 | 申请日: | 2017-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4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新联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26 | 分类号: | H02J3/26;H02J1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式转相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式转相开关,属于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低压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三相负荷不对称,由于单相用户的不均匀分配和不可控增容、大功率单相负载的接入,用电行为受季节性影响具有随机性,以及对三相负荷平衡管理不重视等原因,使得三相负荷不平衡问题更加严重。
转相开关是目前电网上处理三相不平衡问题的常用设备;当某一相火线电流过大时,可以通转相开关切换用户侧连接的火线相序,使得连接负荷较重的一相转移到负荷轻的那一相,通过平衡各相电流提高电网电力的利用率和可用性;目前使用的大多数转相开关是基于机械式的,通过动触头围绕转盘中心的转动改版连接从而实现转相;这种开关的最大优点是它天然是互斥的,也就是不会相间短路;但是机械式开关由有以下缺点:1、电气控制比较麻烦,通常通过电机实现,而电机通常可靠程度不高,而且转动角度难以控制;2、机械切换时,当电流较大时,存在拉弧现象,严重时会烧坏触点;3、换相切换时间较长,通常在200ms以上,引起用户侧设备重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电子式转相开关,其目的旨在降低机械式转相开关的切换时间,同时提高可靠性和简化电气控制,实现三相负荷不平衡的调节效果准确、安全、经济及易于控制。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电子式转相开关,其结构包括转相模块;所述转相模块包括A磁保持继电器1、B磁保持继电器2、C磁保持继电器3、D磁保持继电器4、E磁保持继电器5、F磁保持继电器6、G磁保持继电器7、H磁保持继电器8、I磁保持继电器9、A反并联晶闸管11、B反并联晶闸管12、C反并联晶闸管13、D反并联晶闸管14、E反并联晶闸管15、F反并联晶闸管16、G反并联晶闸管17、H反并联晶闸管18、I反并联晶闸管19;其中,A磁保持继电器1与A反并联晶闸管11并联,B磁保持继电器2与B反并联晶闸管12并联,C磁保持继电器3与C反并联晶闸管13并联;D磁保持继电器4与D反并联晶闸管14并联,E磁保持继电器5与E反并联晶闸管15并联,F磁保持继电器6与F反并联晶闸管16并联,G磁保持继电器7与G反并联晶闸管17并联,H磁保持继电器8与H反并联晶闸管18并联,I磁保持继电器9与I反并联晶闸管19并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电子式转相开关,降低机械式转相开关的切换时间,将转相时间控制在11ms内,实现了用户侧不断电换相,同时提高了可靠性和简化了电气控制。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电子式转相开关系统示意图。
附图2是电子式转相开关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转相模块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顺时针转相负载侧波形图。
附图5是逆时针转相负载侧波形图。
附图中1是A磁保持继电器、2是B磁保持继电器、3是C磁保持继电器、4是D磁保持继电器、5是E磁保持继电器、6是F磁保持继电器、7是G磁保持继电器、8是H磁保持继电器、9是I磁保持继电器、11是A反并联晶闸管、12是B反并联晶闸管、13是C反并联晶闸管、14是D反并联晶闸管、15是E反并联晶闸管、16是F反并联晶闸管、17是G反并联晶闸管、18是H反并联晶闸管、19是I反并联晶闸管。
具体实施方式
电子式转相开关,其结构包括转相模块;所述转相模块包括A磁保持继电器1、B磁保持继电器2、C磁保持继电器3、D磁保持继电器4、E磁保持继电器5、F磁保持继电器6、G磁保持继电器7、H磁保持继电器8、I磁保持继电器9、A反并联晶闸管11、B反并联晶闸管12、C反并联晶闸管13、D反并联晶闸管14、E反并联晶闸管15、F反并联晶闸管16、G反并联晶闸管17、H反并联晶闸管18、I反并联晶闸管19;其中,A磁保持继电器1与A反并联晶闸管11并联,B磁保持继电器2与B反并联晶闸管12并联,C磁保持继电器3与C反并联晶闸管13并联;D磁保持继电器4与D反并联晶闸管14并联,E磁保持继电器5与E反并联晶闸管15并联,F磁保持继电器6与F反并联晶闸管16并联,G磁保持继电器7与G反并联晶闸管17并联,H磁保持继电器8与H反并联晶闸管18并联,I磁保持继电器9与I反并联晶闸管19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新联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新联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54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拔罐器(1)
- 下一篇:用于先进互连应用的超薄电介质扩散阻挡层与蚀刻终止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