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资源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5277.8 | 申请日: | 2017-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6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尧烨;高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2 | 分类号: | H04W28/02;H04W24/08;H04W28/14;H04L29/08;H04W2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罗振安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资源 获取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资源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属于无线通信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当第一边缘节点接收到第二边缘节点发送的第一资源获取请求,且本地没有缓存第一目标资源时,第一边缘节点可以通过第一目标资源的共享热度信息确定是否需要缓存第一目标资源。由于第一目标资源的共享热度信息是由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从本边缘节点以及其他边缘节点接收到的针对所述第一目标资源的获取请求的次数确定,因此,通过该共享热度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一目标信息进行缓存,加快了第一边缘节点缓存第一目标资源的速度。同时,第二边缘节点直接从第一边缘节点中获取第一目标资源,无需与网关设备进行交互,从而降低了基站与网关设备之间接口的带宽消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资源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获取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移动通信网络主要分为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两个部分,无线接入网主要包括至少一个基站,核心网主要包括网关设备。以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网络架构为例,该至少一个基站可以通过S1接口与网关设备通信,该至少一个基站中任意两个基站之间可以通过X2接口通信。当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获取资源时,需要向覆盖其所在区域的基站发送资源获取请求,从而由基站将该资源获取请求通过S1接口转发至网关设备。该网关设备在接收到该资源获取请求后,可以将该资源获取请求转发至待获取的资源的源站点,以从该源站点中获取资源。
由于基站每接收一次资源获取请求,就需要向网关设备转发一次该资源获取请求,从而造成S1接口带宽的消耗。同时,由于终端从源站点中获取资源时,将资源获取请求传递到源站点并等待源站点响应该资源获取请求的往返时间(Round Trip Time,RTT)较长,因此,为了降低终端在获取资源时,消息传送的RTT和S1接口的带宽消耗,参见图1A,通常可以为每个基站通过旁路或串联的方式部署边缘节点,并为网关设备通过旁路或者串联的方式部署中心节点。当终端获取资源时,可以向覆盖其所在区域的基站中部署的边缘节点发送资源获取请求,该资源获取请求中携带所请求资源的标识。当该边缘节点接收到该资源获取请求时,可以从本地缓存中查找该标识对应的资源。若该边缘节点的本地缓存中存在该标识对应的资源,则可以将该资源发送至该终端。若该边缘节点的本地缓存中不存在该标识对应的资源,则该边缘节点可以向中心节点或源站点请求获取该标识对应的资源,并增加该标识对应的资源的请求次数等热度信息。如果增加后该标识对应的资源的热度信息满足预设缓存条件,比如请求次数大于预设次数阈值,则当该边缘节点从中心节点或源站点获取到该资源后,不仅可以将该获取到的资源发送至终端,还可以将获取到的资源存储在本地缓存中。
按照上述方法,每个边缘节点是分别统计请求同一资源的热度信息,并在该资源的热度信息满足预设缓存条件时才会将该资源缓存在本地,因此,尽管通过网关设备向中心节点或源站点发送的关于请求同一资源的热度信息满足预设缓存条件,但是对于某个边缘节点来说,统计的同一资源的热度信息可能还未满足预设缓存条件,该边缘节点不会将该资源缓存到本地。因此,当终端向该边缘节点发送资源获取请求时,该边缘节点仍然需要通过S1接口不断从中心节点或源站点获取该资源,并未降低S1接口的带宽消耗。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了基站与网关设备之间接口的带宽消耗,提高边缘节点缓存资源的速度,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资源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获取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通过同一网关设备接入外部网络的情形,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上部署有第一边缘节点,所述第二基站上部署有第二边缘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边缘节点接收第二边缘节点发送的第一资源获取请求,所述第一资源获取请求中携带第一目标资源的资源标识;
第一边缘节点确定本地没有缓存所述第一目标资源的资源标识对应的第一目标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52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语音通话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服务质量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