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5270.6 | 申请日: | 2017-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0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佳仁;秦锋;周九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地址: | 2012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触控驱动电极阵列、扇出区域、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线和多个电阻补偿单元;电阻补偿单元位于扇出区域远离显示区域的一侧;扇出区域包括多条扇出引线;与同一个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线电连接到同一条扇出引线;触控驱动电极阵列中,连接触控驱动电极线的数量较多的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扇出引线与电阻补偿单元电连接。按照本申请的方案,通过对连接触控驱动电极线的数量较多的触控驱动电极进行电阻补偿,消除相邻的两个触控驱动电极之间由于走线数量不同而造成的阻值突变,从而避免产生显示横纹。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触控显示面板同时具备显示和感知触控输入的功能。根据其结构差异,触控显示面板可分为触控电极覆盖于液晶盒上式(on-cell)、触控电极内嵌在液晶盒内式(in-cell)以及外挂式。其中,in-cell式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成本低、轻薄和窄边框的优点,成为触控显示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现有技术的in-cell式触控显示面板通常将面板内的一层透明电极复用为触控驱动电极,例如,将公共电极层形成为包括多行电极块和多列电极块的触控驱动电极阵列,每个触控驱动电极通过各自的走线连接到触控驱动芯片。
由于各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驱动芯片的距离不同,距离触控驱动芯片越远,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驱动芯片之间的走线的阻值就越大。为了降低远端的触控驱动电极的走线阻值,通常需要并联多条走线。例如,对于同一列触控驱动电极,距离触控驱动芯片较近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可仅需要一条走线,距离触控驱动芯片较远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则需要连接两条或更多走线。
然而,当相邻的两个触控驱动电极(在同一列中)连接的走线数量不同时(例如,一个触控驱动电极连接一条走线,而另一个触控驱动电极连接两条走线),其走线阻值就会发生跳变(例如,从5.8kΩ突变至3.4kΩ),在显示期间将公共电压信号提供到各触控驱动电极时,由于走线阻值突变使得不同行的电极块上的公告电压信号也产生突变,导致显示横纹。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设置在非显示区域的扇出区域和多个电阻补偿单元以及设置在显示区域的触控驱动电极阵列和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线,非显示区域围绕显示区域,电阻补偿单元位于扇出区域远离显示区域的一侧;扇出区域包括多条扇出引线,用于接收触控驱动信号;触控驱动电极阵列包括多行触控驱动电极和多列触控驱动电极,每个触控驱动电极与至少一条触控驱动电极线电连接,与同一个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各触控驱动电极线电连接到同一条扇出引线;其中,在同一列触控驱动电极中,存在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第二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线的数量大于第一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线的数量;第二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扇出引线与电阻补偿单元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列触控驱动电极中,还存在第三触控驱动电极,第三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线的数量大于第二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线的数量;第三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扇出引线与电阻补偿单元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位于显示区域中靠近扇出区域的一端,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位于显示区域中远离扇出区域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位于显示区域中靠近扇出区域的一端,第三触控驱动电极位于显示区域中远离扇出区域的一端,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位于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第三触控驱动电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非显示区域的驱动芯片,电阻补偿单元设置于驱动芯片内,驱动芯片包括补偿输出端子;补偿输出端子连接在电阻补偿单元和与其连接的扇出引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52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