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回收钢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5030.6 | 申请日: | 2017-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9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先平;陈中;王长胜;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5/50 | 分类号: | B65B35/50;B65B63/00;B65B13/18;B65B27/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10114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现场 回收 钢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回收钢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用于存储钢管的装置,并且该装置具有用于存储钢管的存储空间;2将待回收的钢管按照不同的长度尺寸规格进行分类,对应每类钢管分别设置具有对应长度的存储空间的用于存储钢管的装置;3将钢管按照长度尺寸,分别装入到对应的用于存储钢管的装置中;4分别对各装置中的钢管进行计数并打捆,完成对钢管的统计回收。本技术方案中回收钢管的方法高效简单,能一次性对钢管进行码放打捆查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回收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回收钢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程建设的发展,各类建筑工程对各种钢管的需求越来越高,由于钢管便于施工并且可以反复利用节约成本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施工中,其中包括:外架、支模架、高支模架、回顶架、临边洞口防护架等施工场所均会大量使用钢管。常用的钢管尺寸为1.2米、1.5米、2米、3米、4米、6米等长度。
鉴于钢管的用量大和可重复利用,施工中为了节约场地及成本,用的钢管多数采用租赁的方式,使用后按不同的规格尺寸尽快退还租赁单位,钢管的运输和回收就会产生一笔很大的费用;在工人拆除架子时,钢管的长度尺寸长度不一种类型较多,现场非常临乱,占地面积较大,工人拆除完毕后还急时按尺寸进行分类码放装车,在工人进行分类码放时需要大量的耗费人工,同时带来一笔人工费。在以前钢管码放的工序为:为了文明施工需要,拆下来的架管,工人在进行钢管分类的时候,也只能进行大致的分类,立即装运至租赁单位场地,还需要专人对钢管按规格码放并查数,办理退还手续,并且来回上下车码放和查数耗费大量人工。同时为了降低钢管撤离现场的效率及钢管堆方区域的使用效率。因此应该寻求一种更加有效、更加简单、高效解决一次性码放打捆查数的回收钢管的施工装置和回收钢管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能够方便一次性打捆查数,能够做到高效、有序,降低回收钢管施工成本的回收钢管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回收钢管的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用于存储钢管的装置,并且该装置具有用于存储钢管的存储空间;2将待回收的钢管按照不同的长度尺寸规格进行分类,对应每类钢管分别设置具有对应长度的存储空间的用于存储钢管的装置;3将钢管按照长度尺寸,分别装入到对应的用于存储钢管的装置中;4分别对各装置中的钢管进行计数并打捆,完成对钢管的统计回收。
本技术方案中,获取具有用于存储钢管的存储空间的用于存储钢管的装置后;将待回收的钢管按照不同的长度尺寸规格进行分类,对应每类钢管分别设置具有对应长度的存储空间的用于存储钢管的装置;再将钢管按照长度尺寸,分别装入到对应的用于存储钢管的装置中;最后分别对各装置中的钢管进行计数并打捆,完成对钢管的统计回收。此种回收钢管的方法高效简单,能一次性对钢管进行码放打捆查数。
作为优化,所述用于存储钢管的装置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呈直线排列的并依次相连的机架单元、一一对应的连接于每一个机架单元上表面的模具单元以及竖向设置的连接于其中一个最外侧的模具单元的端部的端盖板,所述模具单元包括基座、竖直设置的连接于基座上表面上的后部的背立柱、竖直设置的连接于基座上表面上的前部的前立柱以及连接于前立柱的用于将钢管从前立柱的一侧推向背立柱的一侧的推件装置,并且所述端盖板连接于相对的前立柱和背立柱的侧面,所述背立柱、前立柱、端盖板以及基座围成用于存储钢管的存储空间,存储空间的上部以及远离端盖板的一端为开放式结构,并且各个模具单元的存储空间沿正对端盖板的方向串联在一起;第2步骤时,依靠不同数量的机架单元和模具单元串联得到和各类不同长度的钢管对应长度的用于存储钢管的装置;第3步骤时,钢管长度方向顺模具单元的拼接方向放入到存储空间内,并将置入存储空间内的钢管顺模具单元的拼接方向推送至端盖板的内侧面,钢管平齐于端盖板的内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50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换架托眼镜
- 下一篇:可自主设置调节的IGBT驱动电源拓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