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卡式全自动切管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24905.0 | 申请日: | 2017-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2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马墉良;谭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友联钣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0/00 | 分类号: | B23K10/00;B23K37/053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51 | 代理人: | 范亮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卡式 全自动 切管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管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外卡式全自动切管机。
背景技术
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为使工件的表面能达到图纸规定的尺寸、几何形状以及与其他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 ,加工前必须将工件装好定位、夹牢夹紧,夹具通常由定位元件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夹紧装置等组成,目前国内工厂内的外卡式切管机均是市面普通传统的切割设备,装夹不方便,只能装圆的不能装方的,不能实现对中夹紧和较高精度传送移动工件,难以加工长条形不规则工件,切割方法大部分为刀具切割加工精度不高不灵活,导致加工难度增加,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增加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精度送料,对中夹紧度高且使用机械手完成切割的外卡式全自动切管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卡式全自动切管机,包括机架、等离子切割部、用于驱动等离子切割部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固定于机架的双滑轨、活动装设于双滑轨的尾座装夹装置及用于驱动尾座装夹装置前后移动的进给驱动机构,所述机架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内装设有可转动的转筒,所述机架装设有用于驱动转筒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转筒的前端固定有转盘,该转盘装设有环形均匀布置的至少三个卡爪装置,该卡爪装置包括固定于转盘的安装板、活动装设于安装板的径向移动爪、与径向移动爪连接的丝杠及固定于丝杠外端的张紧齿轮,所述转筒装设有用于驱动张紧齿轮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转筒后端的链轮及用于驱动链轮转动的第一电机。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转筒前端的冠齿轮及用于驱动冠齿轮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张紧齿轮与该冠齿轮啮合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爪装置的数量为四个,相互对置的两个卡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上,相邻的两个卡爪装置前后错开。
优选的,所述径向移动爪的内端装设有可以转动的滚动套。
优选的,所述尾座装夹装置包括与双滑轨配合连接的滑块、固定于滑块的尾座安装板及装设于尾座安装板的三爪卡盘,安装板装设有驱动三爪卡盘与所述转筒同步转动的第三电机。
优选的,所述机架装设有与双滑轨平行设置的齿条,所述尾座安装板装设有进给齿轮及用于驱动进给齿轮转动的进给电机,该进给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前方装设有与双滑轨垂直设置的水平移动模组,所述升降装置固定于该水平移动模组的水平移动部。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水平移动部的线性模组及与线性模组的升降移动部固定连接的升降座,该升降座横置装设有支撑臂及用于驱动支撑臂转动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等离子切割部装设于支撑臂的外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卡式全自动切管机,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长条工件会穿过固定套筒尾部夹紧于三爪卡盘,第二电机驱动冠齿与卡爪装置上的张紧齿轮啮合传动实现径向移动爪同时对中夹紧,增强了夹紧工件的对中性,进给电机会驱动进给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实现较高精度进给,因径向移动爪设有滚动套,在加工过程中工件亦可前后移动方便了跟随转筒的转动和送料推进,位于固定套筒一侧的等离子切割部会通过支撑臂的灵活移动定位到需要切割的地方,实现可装夹并灵活加工长条形不规则工件,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等离子切割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尾座装夹装置和固定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固定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固定套筒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卡爪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第二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友联钣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友联钣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49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