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态型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224779.9 | 申请日: | 2017-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15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付平;张恒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 |
| 代理公司: | 23206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媛 |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型 室内 空气净化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型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及方法,所述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主体为一池体,由空气换气泵、空气布气系统、空气水洗净化单元和空气湿地生态净化单元四部分构成,所述空气布气系统位于空气水洗净化单元的底部并与空气换气泵相连;所述空气水洗净化单元内装自来水;所述空气湿地生态净化单元内自下而上依次为底部不锈钢孔板承托板、湿地石英砂基质层、湿地碳纤编制基质层、湿地硅藻土基质层和湿地植物,底部不锈钢孔板承托板位于空气水洗净化单元的顶部,湿地植物的根系位于湿地石英砂基质层内。本发明结构简单,建设灵活,维护方便,南方、北方均可采用,可以实现室内空气的生态净化,建设成本低,运行成本低、长效性好,景观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室内空气净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人80%甚至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息息相关,但是室内的污染源种类繁多:人类生命体本身的排泄物,室内家具、装修等的环境释放,厨房烹饪过程中的污染物释放,导致室内空气污染;尤其是北方的冬季,室外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开窗换气的条件,更加剧了室内空气污染。因此,研制一种高效、生态型的室内空气净化方法,为生命活动提供健康的居住环境,是生命保障的需求。
公知的室内空气净化方法种类繁多:活性炭纤维织物的物理吸附、静电吸附、等离子体氧化、臭氧氧化等技术相组合,形成空气吸附过滤,氧化净化换气技术是公知的室内空气净化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具有以下缺点:制备成本高(室内净化设备成本在2000~10000元不等),能耗高,需要经常性的更换吸附材料,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
生态型室内空气净化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基质、基质微生物、植物这个复合生化-生态系统对室内空气进行物理、化学、微生物、植物多重作用,通过微生物分解、基质的过滤、吸附、植物吸收分解实现空气净化,具有建造成本低、能耗低、生态化、景观化、高效的优点,是室内空气净化的换代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公知的室内空气净化方法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生态型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生态型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其主体为一池体,包括空气换气泵、空气布气系统、空气水洗净化单元和空气湿地生态净化单元四部分,其中:
所述空气换气泵设置在池体的外部,空气布气系统、空气水洗净化单元和空气湿地生态净化单元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池体的内部;
所述空气布气系统位于空气水洗净化单元的底部并与空气换气泵相连;
所述空气水洗净化单元内装自来水,上部设置有进水管和进水阀门,底部设置有排水口和排水阀门;
所述空气湿地生态净化单元内自下而上依次为底部不锈钢孔板承托板、湿地石英砂基质层、湿地碳纤编制基质层、湿地硅藻土基质层和湿地植物,底部不锈钢孔板承托板位于空气水洗净化单元的顶部,湿地植物的根系位于湿地石英砂基质层内。
一种利用上述生态型室内空气净化装置进行室内空气净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空气换气泵抽取室内污染空气进入与之相连的空气布气系统,使空气以微纳气泡的形式均匀分布在空气水洗净化单元的底部;
二、在空气水洗净化单元内,污染空气通过自来水水洗净化,溶解颗粒物、金属离子、有机物;同时利用自来水中的余氯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实现对空气的初步净化;
三、初步净化后的空气以气泡的形式上升进入空气湿地生态净化单元,在空气湿地生态净化单元内,空气经过湿地石英砂基质层、湿地碳纤编制基质层、湿地硅藻土基质层的物理吸附、微生物净化以及湿地植物的吸收,实现对空气的深度净化;
四、净化后的清洁空气排回室内,净化室内空气,完成一个净化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47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