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4581.0 | 申请日: | 2017-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3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杜春雷;麻超燕;陆仕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L51/42 | 分类号: | H01L51/42;H01L51/44;H01L51/46;H01L51/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7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掺杂 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 | ||
1.一种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导电衬底、空穴传输层、钙钛矿光敏层、电子传输层以及背电极;所述钙钛矿光敏层的材料化学式为(A1)1-x1-x2(A2)x1(A3)x2B(X1)3-y1-y2(X2)y1(X3)y2,其中A1、A2为甲胺、甲脒或铯中的一种,A3为牛磺酰胺,B为铅、锡、铜、锗中的一种,X1、X2、X3为I-、Cl-、Br-、BF4-、PF6-、SCN-中的一种;0≤x1<1,0.01≤x2≤0.1,0<x1+x2<1,0<y1<3,0≤y2<3,0<y1+y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钙钛矿光敏层由掺杂牛磺酰胺盐酸盐ASCl的钙钛矿前驱体溶液旋涂退火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衬底厚度为150-200纳米,空穴传输层厚度为30~40纳米;所述钙钛矿光敏层的厚度为300~350纳米;所述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40~50纳米;所述背电极的厚度为100~120纳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衬底为ITO、FTO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传输层为PEDOT:PSS、CuSCN、CuI、NiOx中的任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层为富勒烯衍生物PCBM、TiO2或ZnO。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为金、银、铝电极或导电高分子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步骤如下:
1).在导电玻璃层上旋涂一层空穴传输层-PEDOT:PSS,在120℃条件下退火备用;
2).将碘甲胺、牛磺酰胺盐酸盐、碘化铅、氯化铅按照1.23:0.07:1.23:0.07摩尔比溶解于溶剂中,溶剂为体积比为3:7的DMSO:γ-GBL,制成钙钛矿前驱液原液;然后将混合溶液沉积在空穴传输层上,控制温度在100℃,使得结晶成为钙钛矿多晶膜;
3).将电子传输材料的有机溶液均匀地旋涂在掺杂改性的钙钛矿多晶膜上形成电子传输层;
4).使用蒸镀方法,在电子传输层上蒸镀银电极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458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51-00 使用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或使用有机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作有源部分的固态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器件或其部件的工艺方法或设备
H01L51-05 .专门适用于整流、放大、振荡或切换且并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电容器或电阻器
H01L51-42 .专门适用于感应红外线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专门适用于将这些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或者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的控制
H01L51-50 .专门适用于光发射的,如有机发光二极管
H01L51-52 ..器件的零部件
H01L51-54 .. 材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