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钢液中大型夹杂物的装置与操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224548.8 | 申请日: | 2017-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4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 发明(设计)人: | 邓志银;迟云广;朱苗勇;杨锋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2D41/44 | 分类号: | B22D41/44;B22D41/08;B22D1/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李洪福 |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器 夹杂物 溢渣槽 中大型 中间包 钢液 钢包 与操作 溢渣 钢铁冶金行业 辅助工具 管状结构 长水口 耐火层 引流砂 流口 内壁 钢板 封闭 | ||
本发明所述的控制钢液中大型夹杂物的装置与操作方法,涉及一种钢铁冶金行业中的辅助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具体为能够控制钢液中大型夹杂物的装置,及其装置的操作方法。控制钢液中大型夹杂物的装置,包括钢包、中间包、溢渣槽和溢渣罐,溢渣槽设置于中间包一侧,钢包设置于中间包的上方,溢渣罐置于溢渣槽流口下部;其特征在于在中间包与溢渣槽之间的挡墙上设置有导流器;本发明所述的导流器是由钢板制成的一段封闭的管状结构;在导流器的内壁设置有耐火层;导流器的上部开设圆形导流器入口;本发明所述的钢包下部的长水口插入到导流器入口中进行排引流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述的控制钢液中大型夹杂物的装置与操作方法,涉及一种钢铁冶金行业中的辅助工具及其操作方法,具体为能够控制钢液中大型夹杂物的装置,及其装置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对高品质钢的需求越来越多,高品质钢种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钢铁企业的重视。钢中的夹杂物严重恶化钢的使用性能,夹杂物的尺寸越大对钢的使用性能危害越大。虽然钢中大型夹杂物数量少,但极少量的大型夹杂物对钢的使用性能也会有致命性的影响。因此,高品质钢要求钢液的洁净度尽可能高,尽可能地去除大型夹杂物。在冶炼过程中,为了防止钢液进入水口座砖,在转炉出钢前需要向水口座砖位置加入引流砂。钢包开浇时,打开滑板将引流砂放出,然后钢液随之流出。引流砂的粒径通常在几百微米甚至大于1毫米。在开浇的过程中,如果引流砂随钢液一起进入中间包,未及时去除的引流砂停留在钢液中就会形成大型夹杂物,严重危害钢液质量。因此,引流砂是钢液大型夹杂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应该尽可能的避免引流砂进入中间包。
大多数钢铁企业在钢包开浇时,并不对引流砂作特殊处理。钢包开浇时,打开滑板后,引流砂直接流入中间包。这种方式造成钢液中大型夹杂物较多,钢液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少数钢铁企业注意到引流砂对高品质钢种的危害,在钢包开浇初期通过人工方式将引流砂接走。人工处理引流砂主要依靠操作人员手持容器,滑板打开后在出钢口停留数秒再将其移开,钢包开始浇注。这种方式由于需要人工操作,对操作工人的要求比较高。由于担心钢液排出,容器停留的时间非常短,仍然有不少引流砂会进入钢液中。同时,人工操作还存在安全隐患,控制不妥当,钢液冲击很容易导致接收引流砂容器倾翻,对操作工人安全造成威胁,并且伴随大量引流砂进入中间包,形成大型夹杂物。可见,人工接收引流砂的方式也并不十分合理,其接收率低,安全性较差,仍然易产生大型夹杂物。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控制钢液中大型夹杂物的装置以及该装置的操作方法,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控制钢液中大型夹杂物的装置以及该装置的操作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1、人工操作,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要求比较高;2、人工操作,对操作时间无法精确掌握,容易留有残余引流砂;3、人工操作,存在安全隐患,易对工人造成身体伤害;4、人工操作,费工费时,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控制钢液中大型夹杂物的装置,包括钢包、中间包、溢渣槽和溢渣罐,溢渣槽设置于中间包一侧,钢包设置于中间包的上方,溢渣罐置于溢渣槽流口下部;其特征在于在中间包与溢渣槽之间的挡墙上设置有导流器;
本发明所述的导流器是由钢板制成的一段封闭的管状结构;在导流器的内壁设置有耐火层;导流器的上部开设圆形导流器入口;
本发明所述的钢包下部的长水口插入到导流器入口中进行排引流砂。
本发明所述的耐火层为30-50mm厚度的耐火材料。
本发明所述的导流器入口的直径比长水口的直径大30-50mm,保证长水口能够顺利插入到导流器中。
本发明所述的导流器与挡墙的连接方式为固定式连接和插接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45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