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印染法制备柔性电子织物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23840.8 | 申请日: | 2017-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9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煜东;李亚楠;宋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D06M11/83 | 分类号: | D06M11/83;D06M101/32;D06M101/34;D06M10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印染 法制 柔性 电子 织物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印染法制备柔性电子织物传感器的方法及应用。
背景介绍
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用可穿戴电子设备来监测人的运动、生理状况等个人健康资料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穿戴电子织物将纺织技术和电子工程相结合,制备的一类新型柔性电子器件,在柔性电路、可拉伸天线、发光二极管、传感器和能量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其具有优异的贴合性、透气性、质轻和低成本等优点,在可穿戴电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印染法制备柔性电子织物传感器的方法,该电子织物传感器可任意移动、扭动、压缩而保持良好的传感性能,可以编织入日常的服装,辅助设备或者日用品上,这样人的运动行为和生理状况等个人健康资料就可以简单、随时随地地获取。根据信号转换机理,柔性电子织物传感器主要分为电阻型传感器、压电型传感器和电容型传感器。其中,电阻型电子织物传感器工艺简单、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容易实现大规模制备等优点,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将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转化成电阻信号的变化。由于编织的结构可以增加纤维对应力的吸收和释放。在拉伸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纤维本身发生拉伸导致电阻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在拉伸过程中由于纤维间的接触情况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接触电阻发生变化。
目前,电子织物的制备方法是将传统的织物或电纺的介电材料功能化,主要是通过打印、碳化、化学气相沉积、溶液浸泡等方法。如专利104114373A(公开日2014.10.22)中利用喷墨打印的方法将PEDOT:PSS喷墨打印到合成纤维织物表面形成导电织物,之后在导电织物上打印电致变色材料的高分辨率的图案,用于可穿戴传感器。专利104533579A(公开日2014.12.24)公开的一种含芯压电纤维织物,将多根含芯压电纤维以不同的编制方法进行编制形成含有压电纤维的功能区作为传感器或者驱动器。专利104939403A中公开了一种基于导电纳米纤维的柔性可穿戴电子织物,将导电纳米纤维编织面料夹层到绝缘面料之间形成柔性可穿戴电子织物。但如何实现大面积、快速简单、低成本、高性能的电子织物电阻型传感器的制备仍是一大挑战。我们采用印染法制备银纳米晶/纤维复合物。该电子织物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机械强度,能够对应变产生灵敏的电学响应,可用于生物监测、运动恢复、刑事侦查、远程操控等可穿戴传感产品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印染法制备电子织物的方法和应用;通过对涤纶织物进行亲水处理,使银离子溶液在织物表面低温原位还原生成银纳米晶-纤维复合导电织物;将传感器贴于关节处或者编织入检测者的服装,可实时监测身体的关节运动以及肌肉的收缩和伸展。用于生物监测、运动恢复、刑事侦查、远程操控等可穿戴传感产品领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利用印染法制备柔性电子织物传感器的方法,在亲水处理的织物表面低温原位还原生成稳定、均匀的银纳米晶--纤维复合导电织物;该导电织物对形变产生灵敏的、精确的实时电阻响应信号,可制备高性能的电阻型应力传感器,将一个或一组传感器贴付于被监测者的体表皮肤是将一个或者多个传感器组合贴于人的颈部、胳膊、腿部、脚部等重要关节部位,可以体现各种基本以及复杂运动动作特征的部位。将传感器连接到有线或无线设备及信号识别仪器或终端,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实时监测人的日常基本运动如走路、慢跑、跳跃、深蹲、伸展、仰卧起坐等各项基本动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同一类运动可以实现精确分析,例如:平地走、上楼梯、下楼梯、上坡走和下坡走。可以记录与收集,并分析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和运动对应关节的活动或肌肉的收缩和拉伸相关的生理反应产生相应的电阻信号信息。
优选地,所述的印染法制备导电织物的方法是将含有离子型反应溶液在亲水处理的织物表面低温原位还原生成均匀的银纳米晶-纤维复合材料。
优选地,所述的织物的纹路可以是任意编织纹路,如平纹、斜纹或缎纹等。
优选地,所述的织物的材质可以是由天然纤维,如蚕丝纤维、棉纤维或大豆纤维等;也可以是合成纤维如涤纶纤维、尼龙纤维、氨纶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胶粘纤维等编织而成的。优选的,所述的织物的材质为涤纶纤维,尼龙纤维,氨纶,丝绸等人工合成和天然纤维
所述的前驱体溶液可以是但不限于银离子反应型溶液,还可以是铂、金、银、铜、铝离子型反应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的离子型前驱体溶液是由醋酸银、甲酸和氨水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38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