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防止原水和净水混合的净水壶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223514.7 | 申请日: | 2017-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0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 发明(设计)人: | 苏凯波;苏清龙;苏志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倍益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28;B01D35/3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伟富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防止 净水 混合 | ||
1.一种可防止原水和净水混合的净水壶,包括壶体、水壶内胆、设置在水壶内胆里的滤筒以及设置在滤筒里面用于净化原水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壶内胆包括用于原水缓存的上内胆和用于与滤筒装配的下内胆;所述下内胆的底部设有往上延伸的支柱;所述滤筒的顶部设有用于原水进入滤芯的原水进水口,所述滤筒的底部设有净水出水口,所述滤筒的外壁上端设有与下内胆内壁贴合的密封环,所述滤筒的底部设有往上延伸的中空的支撑筒,所述支柱伸入到支撑筒,且支柱的顶面支撑在支撑筒内腔的顶面;所述滤筒与下内胆装配后,下内胆的内壁与滤筒的外壁之间的空间形成净水缓存区,该净水缓存区包括下内胆内侧壁与滤筒外侧壁之间的环形区、下内胆的底部上表面与滤筒的底部下表面之间的净水出水区以及支柱外侧壁与支撑筒内侧壁之间的净水排水区,所述环形区、净水出水区以及净水排水区相连通;所述支柱的顶面与支撑筒内腔的顶面之间设有排水口;所述设置在滤筒外壁上端的密封环为弹性件,该密封环从上往下向外倾斜,所述密封环的上端与滤筒外壁上端连接,所述密封环的下端与下内胆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下内胆内壁的上端设置成从上到下逐渐变小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原水和净水混合的净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的顶部中央设有拆装把手,该拆装把手包括圆柱形的连接部和设置在连接部上端的手提环,所述连接部的下端与滤筒顶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止原水和净水混合的净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的顶部设有多个原水进水口,所述拆装把手的连接部上也设有若干个原水进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原水和净水混合的净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和支撑筒分别设置在下内胆和滤筒底部的中央;所述下内胆的截面呈长方形;所述滤筒的下部设有两个向下延伸的延伸筒,所述净水出水口设置在两个延伸筒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原水和净水混合的净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为中空结构,该支柱内腔的上端设有定位环,该定位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向定位环的水平中心线倾斜,所述定位环上设有一个用于导出净水的出水缺口;所述支撑筒的内顶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柱,所述定位环的内孔与定位柱的外壁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原水和净水混合的净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排水区的上端从下到上逐渐变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防止原水和净水混合的净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的下端设有两个开口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原水和净水混合的净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为活性炭,或炭纤维,或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倍益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倍益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351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