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橡胶类材料回弹特性的快速回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2584.0 | 申请日: | 2017-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22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曲嘉;庞跃钊;刘洋;杨丽红;高申煣;于国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52 | 分类号: | G01N3/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橡胶 材料 回弹 特性 快速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橡胶类材料回弹特性的快速回弹装置,包括装置底座、设置在装置底座上的下平台、通过支撑轴与下平台连接的上平台、设置在下平台中间位置的夹具、倒置在上平台上的双向加载气缸、设置在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的两根移动横梁滑动轴、设置在两根移动横梁滑动轴上的移动横梁、设置在移动横梁下端面的两根压缩横梁滑动轴、与两根压缩横梁滑动轴下端部连接的下压缩横梁、设置在两个压缩横梁滑动轴上的上压缩横梁、设置在上压缩横梁与下压缩横梁之间的两个弹簧、设置在下压缩横梁下端的上压头,弹簧套在对应的压缩横梁滑动轴上,双向加载气缸的输出端穿过上平台、移动横梁后与上压缩横梁连接。本发明操作简单、性能稳定、适用性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材料回弹特性测试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测量橡胶类材料回弹特性的快速回弹装置,属于材料性能测试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材料性能测试领域涉及材料回弹性能的测试方法还不是很多。橡胶类材料密封圈的密封特性在船舶、航天、汽车等多种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应用。回弹特性作为表征橡胶类材料动态密封效能的重要特性之一,反应了材料的受压达到熵平衡状态后弹性内能自由释放所表现出的变形特性。因此,研究橡胶类材料的回弹特性尤为重要。目前已有测试方法的机械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回弹机构回弹速度相对较低,试验过程繁琐,对试验人员要求比较高。同时测量精度低,试验结果误差大,实用性不强。
本发明相比其它已有发明有明显的技术改进和提升。本发明主要包含高速双向气缸系统、回弹机构系统、综合操控台等三大主要部分组成。本发明中高速双向气缸系统、回弹机构系统等主体结构相对简单,试验系统操作简便。在测试材料回弹速率时,回弹机构系统可使压载材料上的上压头快速离开,极大的减小了测量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橡胶类材料回弹速率试验测试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测量橡胶类材料回弹特性的快速回弹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装置底座、安装在装置底座上的下平台、通过支撑轴与下平台连接的上平台、安装在下平台中间位置的夹具、倒置在上平台上的双向加载气缸、设置在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的两根移动横梁滑动轴、通过轴承设置在两根移动横梁滑动轴上的移动横梁、设置在移动横梁下端面的两根压缩横梁滑动轴、与两根压缩横梁滑动轴下端部连接的下压缩横梁、通过轴承设置在两个压缩横梁滑动轴上的上压缩横梁、设置在上压缩横梁与下压缩横梁之间的两个弹簧、设置在下压缩横梁下端的上压头,所述弹簧套在对应的压缩横梁滑动轴上,所述双向加载气缸的输出端穿过上平台、移动横梁后与上压缩横梁连接,待测材料放置在夹具上。
本发明还包括这样一些结构特征:
1.所述夹具包括夹具支座、设置在夹具支座内的可调位置的距离底座、设置在距离底座上的下压头、设置在下压头下端的压力传感器,待测材料放置在夹具上是指待测材料放置在下压头上。
2.所述上平台下端面还设置有阻尼块。
3.所述阻尼块是金属橡胶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高速双向加载气缸施加压缩载荷,并利用压缩弹簧缓冲掉气缸回弹过程中的加速时间,在载荷释放的过程中,下压头保持位置不变,而待测材料的载荷由压力传感器测量,上压头的位置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或标尺传感器进行测量。对研究材料尤其是橡胶类材料的回弹特性设计了一个更好的试验装置。
本发明的测试系统操作简单、性能稳定、适用性广,可以通过待测材料压载装置的快速回弹,实现精确地测试多种材料的回弹特性。本发明在回弹时,利用高速双向加载气缸和弹簧恢复力的共同作用,可达到2m/s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总体布置示意图;
图2为夹具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25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