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氨氮废水的回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221778.9 | 申请日: | 2017-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9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 发明(设计)人: | 卢祐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重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C1/16 | 分类号: | C01C1/16;C02F1/20;C02F101/12;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史瞳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含氨氮废水 氯化铵 回收 旋转填充床 碱性废水 回收液 气提 氨气 捕捉 非活性气体 氯化铵回收 碱性废液 有效分离 工艺水 稀盐酸 引入 氨氮 | ||
一种含氨氮废水的回收方法,该含氨氮废水为含有氨的碱性废水,该回收方法包含:(a)将该碱性废水及非活性气体分别引入一个第一旋转填充床,通过气提得到含有氨气的第一气体及碱性废液;(b)将该第一气体与稀盐酸混合并进行反应,以得到含有氯化铵微粒的第二气体及含有氯化铵的第一回收液;及(c)将工艺水及该第二气体分别引入一个第二旋转填充床,通过捕捉该第二气体中的氯化铵微粒得到含有氯化铵的第二回收液。本发明含氨氮废水的回收方法通过该气提、反应及捕捉的步骤,可有效分离出该含氨氮废水中的氨氮成分并得到含有高浓度氯化铵回收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的回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含氨氮废水的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产生的含氨氮废水(例如印刷电路板工厂产生的蚀刻废液),倘若直接排放至湖泊、河流、海洋等自然界的水体中,不仅可能会有重金属污染的危险,其中氨氮更会造成优养化的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妥善的回收处理。
现有工业上的含氨氮废水回收方法一般是以气提或使用薄膜的方式转制为硫酸铵进行回收,或使用蒸馏的方式来产生氨水。然而,硫酸铵的产业应用价值偏低,成为大量的二次污染物,同时衍生出庞大的清运费用。另外,产生氨水的工艺也有能耗较大的缺点,且受限于废水中氨氮浓度可能导致氨水浓度低而不具有回收效益的问题。
TW 342382公开一种印刷电路板含铜废液的回收方法,是通过沉淀、分离、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RH)、加入添加剂、加温蒸发、萃取等多道程序将含铜物质回收再生利用,同时回收氯化铵。但离子交换树脂的价格昂贵,且其加入的添加剂也为氯化铵、氨水,不仅需要后续耗能的加热蒸发程序,还会因此增加了原料的成本及废液中氯化铵的含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氨氮废水的回收方法,可以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缺点。
在本发明的含氨氮废水的回收方法中,该含氨氮废水为含有氨的碱性废水,该回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将该碱性废水及非活性气体分别引入一个第一旋转填充床,通过气提(gas stripping)得到含有氨气的第一气体及碱性废液;(b)将该第一气体与稀盐酸混合并进行反应,以得到含有氯化铵微粒的第二气体及含有氯化铵的第一回收液;及(c)将工艺水(process water)及该第二气体分别引入一个第二旋转填充床,通过捕捉(trapping)该第二气体中的氯化铵微粒得到含有氯化铵的第二回收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含氨氮废水的回收方法通过该气提、反应及捕捉的步骤,可有效分离出氨氮成分并得到含有高浓度氯化铵回收液。
以下将就本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优选地,该碱性废水是以含有铵离子及重金属离子的酸性废水与过量碱进行中和,并经过滤而得。
优选地,在该步骤(b)中,该第一气体是先与冰水混合后,再与该稀盐酸混合并进行反应。更优选地,该冰水是来自于该步骤(c)的该工艺水。
优选地,在该步骤(c)中,该工艺水是该第二回收液与补充水合并后再回流至该第二旋转填充床,以继续对该第二气体中的氯化铵微粒进行捕捉。
优选地,在该步骤(b)中,该稀盐酸是该第一回收液与浓盐酸合并而得,以与该第一气体进行反应。
优选地,在该步骤(c)得到该第二回收液的同时,伴随得到第三气体,且该第三气体是与该步骤(a)中的非活性气体合并后进行循环,以继续进行该步骤(a)。
优选地,在该步骤(a)中,该碱性废液是回流至该第一旋转填充床。
优选地,该步骤(b)是在一个洗涤塔(scrubber)或一个第三旋转填充床中进行反应。
更优选地,该经过滤而得的该碱性废水的pH值为11以上,以确保该碱性废水中的氨氮主要是以氨分子(NH3(aq))的形式存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重力有限公司,未经超重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17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