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19334.1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0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范洪涛;张亚光;邵爽;任雪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固安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15/00 | 分类号: | C07F15/00;C09K11/06;H01L5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西小口***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材料纯化 光电性能 合成工艺 热稳定性 低成本 制备 简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合物以及包括该化合物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用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包括所述化合物。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热稳定性较高,合成工艺简易,材料纯化工艺低成本,且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电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化合物,还涉及使用了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体为一种红光磷光材料器件,属于有机电致发光领域
背景技术
电致发光器件根据发光层构成材料可以分为无机电致发光材料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器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无机电致发光器件相比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比如说可见光谱范围内全色发光,亮度极高,驱动电压极低,响应时间快速,制造工艺简单等等。就材料来说,有电子注入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发光材料、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和电极修饰材料等,各种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寿命直接影响器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发光材料根据发光机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单线态激子的荧光材料,另一类是能够充分的利用所有激子(单线态+三线态)的磷光材料。
磷光材料具有比荧光材料更高的发光效率。磷光材料通常是含有重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其形成的发光层由主体材料和掺杂材料组成,主体材料负责载流子的传输、复合并产生激子,然后将能量传递给磷光材料,并有磷光材料进行发光。具有磷光发射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均有报道。
掺杂材料包括各种重金属化合物,例如铱、铂、锇、钌等,其中以含金属铱的配合物最为常见。例如:普林斯顿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开发的基于苯基吡啶配体(ppy)或氟代苯基吡啶(F2ppy)配体架构的Ir化合物(式1和式2)。美国专利申请US20030162299中公开了多核Ir配合物,优选含CF3取代基的配体。美国专利申请US2003186080中公开了一种聚合物Ir配合物。
式1Ir(ppy)3绿光式2(4,6-F2ppy)2Irpic蓝光
在红色发光材料方面,美国专利US6582838中,普林斯顿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公开了一种酞菁金属配合物类红光染料,发光波长650nm。2005年,Jia Gao等报道了发光波长为677nm,量子效率5.5%的磷光染料Ir(dpq)2acac.UDC在美国专利US7029765、US6835469、US2008/0261076中公开了具有苯基喹啉,苯基异喹啉配体的金属铱配合物作为红光或者深红光材料。含铱磷光化合物热稳定性较差,产生的杂质严重影响器件寿命,对量产线上的工艺要求十分苛刻。红色发光材料由于本征的窄带隙导致非辐射跃迁速率较高,磷光量子效率较低,其红光器件的效率也相应不高。目前已知的红色发光材料的性能并不理想,业界仍急需开发新的合成工艺简单,材料的杂质可控和纯化成本较低,具有较高蒸镀稳定性,器件发光好效率高和寿命长,适用于量产线需求标准的红色磷光材料。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类新型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含铱金属配合物。该化合物通过引入具有2-苯基喹唑啉基团的配合物,在配合物的特定位置引入特定的取代基与配体的组合方式,优化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实现了合成工艺简易,材料纯化工艺低成本,以及高热稳定性的完美结合。本发明的化合物由如下通式(Ⅰ)表示。
其中,R1至R5相同或者不同,各自独立为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三烷基硅基、烷醚基、三氟甲基;
R6为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烷醚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固安鼎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固安鼎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93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