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热炉专用铬泥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19165.1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77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江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105 | 分类号: | C04B35/105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天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蒋何栋 |
地址: | 2142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热炉 专用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热炉专用铬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优质铝矾土骨料和刚玉骨料45~65份,氧化铝超微粉5~20份,蓝晶石5~10份,氧化铬3~10份,广西泥3~10份,膨润土3~10份,绢云母3~10份,磷酸铝溶液5~15份。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矿热炉专用铬泥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与传统技术相比,采用优质矾土或刚玉料为骨料,提高高温烧结强度,膨润土及优质广西泥为泥料,保证产品的可塑性,采用铬绿粉来防止高温铁水的侵蚀,用磷酸铝溶液等为结合剂,进行结合及长时间保湿,及提高低温瞬间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耐火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热炉专用铬泥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产铁大国也是消费大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装备业等发展,不锈钢市场需求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在增加,生产不锈钢工艺,镍铁又是最主要的原料,国内现采用回转窑加矿热炉(RKEF工艺)生产镍铁的企业越来越多,很多企业也更多的投入到海外市场发展,矿热炉在镍铁生产中是关键设备,以前出铁口和出渣口,在出铁前先通过出渣口放上渣,由于放上渣存在不安全等不利因素,最近几年许多炼铁厂已停止了放上渣操作,仅留有出铁口出铁渣熔液。铁口的打开方式一般都是钻孔法,即用带有冲击性的钻机在铁口中心将炮泥强制性钻出孔道,让铁水通过孔道排出炉外。铁水所用炮泥大部分是传统炮泥,这种炮泥以焦炭粉、粘土粉、铝矾土熟料及焦油沥青为主要原料,用水拌合,在混碾机中经一定时间的混碾成为高炉铁口所用的炮泥,因此这类炮泥称为有水炮泥。这种炮泥体积密度小,耐渣铁侵蚀性差,在堵高炉出铁口时,易造成铁口长度不够,在出铁期间往往跑焦炭,出铁放风,出不净渣铁熔液等,影响高炉正常生产。特别是随着各炼铁厂进行扩容改造后,产量增加,冶炼强化,这种炮泥不能满足铁口维护的需要。
无水炮泥一般由刚玉、碳化硅和焦粉为主要原料,同时配加不同的外加剂,以焦油作为结合剂,其耐渣铁熔液的侵蚀性能比有水炮泥大为提高,但此类无水炮泥因采用焦油为结合剂在生产过程中焦油在使用中遇高温铁水会产生烟雾,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恶化工作环境。
矿热炉用无水炮泥和有水泡泥目前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烧结强度大,其突出的问题是在高炉上应用时,开铁口困难,有时只能使用氧枪冲开,破坏了铁口的结构;2)抗侵蚀及抗冲刷性能差,表现在高炉上为铁口容易扩孔,影响了出铁,同时铁口无法维护;3)潮泥现象,需要干燥的时间过长,出铁时炮泥没有干燥,开口机开口困难;4)可塑性差,打泥困难。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矿热炉专用铬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矿热炉专用铬泥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具体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矿热炉专用铬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优质铝矾土骨料和刚玉骨料45~65份,氧化铝超微粉5~20份,蓝晶石5~10份,氧化铬3~10份,广西泥3~10份,膨润土3~10份,绢云母3~10份,磷酸铝溶液5~15份。
其中,所述优质铝矾土骨料和刚玉骨料由大中小三种粒径组成,大粒径范围为3~5mm,中粒径为1~3mm,小粒径小于1mm,三者重量比为1:2:2。
矿热炉专用铬泥的制备方法,按配方量取各原料加入转子式混炼机均匀混炼20~30分钟,然后将混合物料倒入模型浇注定型,室温下晾干后入窑烧制即可。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传统技术相比,采用优质矾土或刚玉料为骨料,提高高温烧结强度,膨润土及优质广西泥为泥料,保证产品的可塑性,采用铬绿粉来防止高温铁水的侵蚀,用磷酸铝溶液等为结合剂,进行结合及长时间保湿,及提高低温瞬间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江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江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91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