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18632.9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3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吴嘉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G02F1/1334;G02F1/1335;H01L27/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15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物分散液晶 立体显示装置 裸眼3D 制备 通电 显示器技术领域 立体效果 狭缝光栅 显示模组 显示设备 状态呈现 低功耗 可穿透 可透光 轻薄 显示屏 视频 节能 图像 | ||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于AMOLED显示模组上设置聚合物分散液晶结构,该聚合物分散液晶结构在不通电时光线可穿透,藉此状态呈现2D文字、图像或视频;在通电后光线无法通过,藉此控制可透光的区域,以达到狭缝光栅效果进而呈现裸眼3D的立体效果。该装置具有可减少裸眼3D显示屏的整体厚度、3D显示时无需高亮度及AMOLED的低功耗特性,进而可达到显示设备轻薄与节能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与其他平面显示屏相比,AMOLED具有成本低、全固态、主动发光、对比度高、视角宽、响应速度快、厚度薄、低电压直流驱动、功耗低的优势。将AMOLED应用于裸眼3D方面,其高对比度与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可使3D立体效果比LCD显示屏更加显著,另外,厚度薄与功耗低等优势更是有利于AMOLED搭配裸眼3D应用于便携式显示设备上。
裸眼3D显示技术主要分为狭缝光栅技术,柱状透镜光栅技术和指向光源技术。其中以狭缝光栅技术最为成熟,该技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且立体效果良好。现行LCD显示屏搭配狭缝光栅的裸眼3D设计的缺点为整体厚度较厚以及整体功耗较大,与未来显示器设备是以轻薄与节能为诉求的方向是不相符合的,于便携式设备上更加明显不适用,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不期望看到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括AMOLED显示模块和聚合物分散液晶结构,所述AMOLED显示模块包括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依次设置的基板、第一电极、发光层及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之上以使得通电后所述AMOLED显示模块呈现裸眼3D的立体显示效果。
上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AMOLED显示模块为顶发射AMOLED显示模块。
上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结构包括第一基材层、聚合物分散液晶膜(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PDLC)和第二基材层;
其中,所述第一基材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之上,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膜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之间。
上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均为附有电极图案的透明基材。
上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基材层为附有电极图案的盖板玻璃或塑胶薄膜。
上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中,采用正性液晶制备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膜。
上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结构之间还设置有折射率匹配层(index matching layer)。
上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立体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结构之上的偏光片或抗反射层。
上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为阳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阴极;或者所述第一电极为阴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阳极。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AMOLED显示模块,所述AMOLED显示模块包括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依次设置的基板、第一电极、发光层及第二电极;
于所述第二电极之上形成聚合物分散液晶结构以使得通电后所述AMOLED显示模块呈现裸眼3D的立体显示效果。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方法中,于所述第二电极之上形成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结构的步骤包括:
于所述第二电极之上形成一附有电极图案的盖板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86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