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装有卸载型帽檐的摩托车头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18002.1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4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5 |
发明(设计)人: | 廖浩甜;奉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鹏程头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2B3/04 | 分类号: | A42B3/04;A42B3/28;A42B3/32;A42B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冯剑明 |
地址: | 52972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装 卸载 帽檐 摩托车 头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盔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配装有卸载型帽檐的摩托车头盔。
背景技术
摩托车驾驶员在驾驭车辆期间必须佩戴头盔以保护其头部的安全。当前,摩托车头盔的结构形式十分繁多,其中有一种头盔,尤其是越野摩托车头盔,为了减少阳光对驾驶员眼睛的刺激或者为了外观造型的需要,往往在头盔的前上方设置有一个帽檐,这种设计迄今已成定式并广泛采用。现有的带帽檐的摩托车头盔,要么其帽檐被紧固连接到头盔壳体上而成为相对于头盔壳体不可动的构件,要么其帽檐仅可沿着头盔中分对称面上下掀动一段距离而成为可调帽檐仰角的受控变动构件,除此之外再无其它结构形式。
然而,众所周知的是,驾驶员在驾车期间定然会遭遇到各种难以意料的突发事件,比如驾驶越野摩托车的驾驶员就经常会发生车辆碰撞的事故、或者遭遇各种路边飞石以及路边树枝击打刮碰的情形等等。毋庸置疑,当发生以上类似状况时,由于帽檐乃处在突出盔壳本体的显眼位置上,因此它事实上成为了最易受到撞击和刮蹭的对象,而这当中又以帽檐遭受横向击打为最高几率发生。显而易见,现有帽檐的约束结构决定了它在遭受击打尤其是横向击打时必然会刚性地将击打扭力及能量传递到驾驶员的头颅上,严重时还会进一步传递到脖子上,以至于成为驾驶员受伤的安全隐患。因此,现有的带帽檐的头盔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装有卸载型帽檐的摩托车头盔,帽檐在遭受外来打击时能有效卸载掉其所遭受的碰击能量,提高安全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配装有卸载型帽檐的摩托车头盔,包括有头盔壳体,所述头盔壳体的顶部前端连接有帽檐组件,所述头盔壳体上设置有定位构件,所述帽檐组件连接于定位构件并且可绕定位构件左右摆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定位构件设置为螺钉,所述帽檐组件设置有与该螺钉相适配的长圆孔,该长圆孔沿头盔壳体的中分线布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帽檐组件设置有位于中部的主连接板以及二个位于两侧的侧连接板,所述长圆孔设置在主连接板上,所述二个侧连接板与头盔壳体的侧面活动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头盔壳体的两侧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侧连接板的约束构件。
方案一:所述约束构件设置为螺栓。
方案二:所述约束构件设置为磁碰结构。
方案三:所述约束构件设置为伸缩拉带。
方案四:所述约束构件设置为扭簧。
进一步改进,所述头盔壳体上连接有蜂巢状构造的通风构件。
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风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头盔壳体上,所述头盔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通风构件的安装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帽檐组件遭受打击尤其是遭受横向打击时能够立刻响应地做出横向摆动,利用帽檐组件与定位构件之间阻力的抵消打击力,不再刚性地将打击力传递给驾驶员的头颅,降低驾驶员的头颅受到的冲击,以保护驾驶员,提高安全性。本发明结构合理实用,实施简单,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头盔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帽檐组件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帽檐组件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8、图9是本发明受到横向打击状态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鹏程头盔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鹏程头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80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